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深松筑挡对黑土坡耕地氮、磷养分流失阻控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5:45
  如今农业生产日益规模化,坡耕地面积仍占总耕地面积较大比例,而由降雨或灌溉等导致的农田水土流失现象也日益严峻。地表径流不仅将农田中的氮、磷等养分搬运出农田,导致农田养分流失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本文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深松和筑挡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阻控黑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氮、磷养分流失,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进行深松和筑挡处理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而应用深松筑挡处理可以更好的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深松筑挡处理玉米的产量与常规处理玉米产量相比高8.02%。(2)本研究结果表明,深松筑挡技术能够拦蓄降雨,限制地表径流流动,降低地表径流流失量,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地表径流向周围水体迁移,径流流失量和径流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大小有关。并且修筑的土挡间距越小,拦蓄径流和径流泥沙的量越大,最高可拦蓄径流流失量的74.44%、径流泥沙流失量的94.22%。对黑土坡耕地地表径流起到较好的拦蓄作用。(3)深松筑挡最高可降低黑土坡耕地地表径流中总磷、可溶性磷和颗粒态磷浓度的58.19%、64.19%和55.02%。深松筑挡可以降低农田地表径流中总氮的浓度,主要是通过拦截水流失来实现。截留下来的水溶性...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深松筑挡对黑土坡耕地氮、磷养分流失阻控效果研究


不同处理玉米的产量

径流量,深松,作用图,对径


2.1 深松筑挡对径流量的拦蓄作用图 4 表示的是各处理的径流量。每次特征降雨中,筑挡间距越近的处理径流越少。CK、ZD1、ZD2、ZD3 和 ZD4 径流量分别为 8.53 m3/hm2、6.78 m3/hm2、49 m3/hm2、3.89 m3/hm2和 2.18 m3/hm2;与 CK 相比,ZD1、ZD2、ZD3 和 ZD4以分别拦蓄 20.52%、35.64%、54.4%和 74.44%的径流量。

泥流,降雨量


图 5 表示的是各处理的泥沙流失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各处理中,未进松筑挡处理的 CK 处理泥沙流失量最大,最大流失量为 0.53 t/hm2,发生在 64 日降雨量为 14.8 mm 时,可能是因为此次降雨的冲刷作用较强,径流携带沙较多,泥沙流失量也就最大;当降雨量最大时,泥沙流失量不是最大量,是因为 7 月 29 日的降雨量虽大但是降雨历时较长,雨水在时间、空间上分匀,地表径流含沙量较低,所以该日泥沙流失量较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现状探析[J]. 黄晓冬.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7)
[2]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春玉米土壤地表径流氮素动态及其损失的影响[J]. 谢勇,荣湘民,刘强,张玉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3]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J]. 潘忠成,袁溪,李敏.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4]垄沟秸秆覆盖对黑土顺坡耕地氮、磷养分阻控效果[J]. 王宇,韩兴,赵占军,李明欢,房含,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5]深松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张丽,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王若男,陶洪斌,王璞.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1)
[6]不同深松时间与深度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分析[J]. 葛超,景希强,徐娥,赵成昊,高洪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03)
[7]模拟降雨条件下黄棕壤坡耕地磷素流失规律研究[J]. 陈玲,宋林旭,崔玉洁,张彪,朱晓明,刘德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1)
[8]施氮和深松对春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研究[J]. 张凤路,刘鑫,张怡明,李少昆,谢瑞芝,修文雯,牛兴奎.  华北农学报. 2012(S1)
[9]云南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定位监测[J]. 鲁耀,胡万里,雷宝坤,段宗颜,刘宏斌,翟丽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8)
[10]河南省淮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的特征分析[J]. 沈连峰,苗蕾,韩敏,葛伟,李有.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黄土坡面土壤氮磷等化学物质径流迁移与混合层深度研究[D]. 张亚丽.西安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深松耕作对土壤理化特征及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的调控效应[D]. 王新兵.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2]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增产效应研究[D]. 李月兴.东北农业大学 2011
[3]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李国强.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4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74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