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碳水效应
发布时间:2021-07-20 05:51
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恢复显著影响了这一区域土壤水分和有机碳(SOC),从而影响其承载的土壤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明确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特征是当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水文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其中植被类型以及生长年限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目前关于深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水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通过对陕北典型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和生长年限下0—5 m土壤水分与有机碳的监测,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特征。研究发现:(1)植被恢复后0—5 m土层均出现水分亏缺,土壤水分亏缺在表层1 m最低,2—3 m最高;对于不同恢复方式,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在恢复至21—30a时显著高于前一阶段(11—20a),而在恢复31a后水分开始恢复,而灌木、草地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则随恢复年限延长不断增加。(2)林地、灌木、草地0—5 m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97、1.77、1.72 g/kg;林地土壤固碳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恢复20a时固碳量与对照农田相比出现净增;灌木土壤固碳量随恢复年限先增加后降低;草地土壤固碳量则随退耕年限增加呈...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19,39(1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年限下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Fig.1Verticaldistributionofsoilmoisturecontentindifferentvegetationtypesandrestorationages2.2土壤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dentification on threshold and efficiency of rainfall replenishment to soil water in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s[J]. Lei YANG,Handan ZHANG,Liding CHEN.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3)
[2]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兰志龙,潘小莲,赵英,司炳成,汪有科,焦瑞,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3]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对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J]. 党珍珍,周正朝,王凯博,姚小萌.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4]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柠条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崔静,陈云明,黄佳健,王琼芳,姚志杰,张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9)
[5]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J]. 杨磊,卫伟,陈利顶,蔡国军,贾福岩. 地理研究. 2012(01)
[6]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刘伟,程积民,高阳,程杰,梁万鹏. 土壤学报. 2012(01)
[7]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 曲卫东,陈云明,王琳琳,张飞,张学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4)
[8]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李婧,李占斌,李鹏,陈磊.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5)
[9]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初探[J]. 赵风华,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2008(01)
[10]燕沟流域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J]. 刘雨,郑粉莉,安韶山,郭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6)
本文编号:3292264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19,39(1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年限下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Fig.1Verticaldistributionofsoilmoisturecontentindifferentvegetationtypesandrestorationages2.2土壤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dentification on threshold and efficiency of rainfall replenishment to soil water in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s[J]. Lei YANG,Handan ZHANG,Liding CHEN.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3)
[2]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兰志龙,潘小莲,赵英,司炳成,汪有科,焦瑞,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3]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对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J]. 党珍珍,周正朝,王凯博,姚小萌.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4]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柠条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崔静,陈云明,黄佳健,王琼芳,姚志杰,张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9)
[5]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J]. 杨磊,卫伟,陈利顶,蔡国军,贾福岩. 地理研究. 2012(01)
[6]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刘伟,程积民,高阳,程杰,梁万鹏. 土壤学报. 2012(01)
[7]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 曲卫东,陈云明,王琳琳,张飞,张学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4)
[8]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李婧,李占斌,李鹏,陈磊.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5)
[9]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初探[J]. 赵风华,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2008(01)
[10]燕沟流域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J]. 刘雨,郑粉莉,安韶山,郭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6)
本文编号:329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9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