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槽谷顺/逆向坡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21 17:49
为研究喀斯特槽谷顺、逆向坡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向坡面不同植被(林地、花椒地、灌草地)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团特征。结果表明:1)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1~0.25 mm,分形维数D在2.62~2.64之间;逆向坡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0.05~0.01 mm,分形维数D在2.64~2.66之间。顺向坡1~0.25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逆向坡,其余粒径含量均小于逆向坡(P <0.05),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比逆向坡好。2)顺向坡林地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1~0.25 mm,花椒地和灌草地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均为0.05~0.01 mm;逆向坡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均为0.05~0.01 mm。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为灌草地>林地>花椒地;逆向坡为花椒地>灌草地>林地。3)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0.001 mm粒径拟合度最好(R2=0.974),与0.05~0.01 mm粒径拟合最差,且与<0.001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39(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土壤样品采集
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
3.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特征
3.3 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
3.4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效应评价[J]. 庞世龙,凌福诚,侯远瑞,欧芷阳,申文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2]青花椒种植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生化特性的影响[J].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周星宇,赵昌平,周于波,黄帅,林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3]桂西北喀斯特山区4种森林表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养分分布特征[J]. 庞圣江,杨保国,刘士玲,刘福妹,张培,黄柏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4]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J]. 代文才,高明,王子芳,黄容,高莅淞.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6)
[5]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颗粒分形特征[J]. 张磊,王家文,王嘉学,尹一凡,赵茜,肖梦景.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6]川中丘陵区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J]. 闫建梅,何联君,何丙辉,田太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11)
[7]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性变化[J].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土壤学报. 2014(04)
[8]岩溶山地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张治伟,朱章雄,文志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1)
[9]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J]. 陈孙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1)
[10]冻融作用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及分形维数的影响[J]. 王展,张玉龙,虞娜,邹洪涛. 土壤学报. 2013(01)
硕士论文
[1]生物炭施用对喀斯特地区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宋丹丹.西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295491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39(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土壤样品采集
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
3.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特征
3.3 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
3.4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效应评价[J]. 庞世龙,凌福诚,侯远瑞,欧芷阳,申文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2]青花椒种植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生化特性的影响[J].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周星宇,赵昌平,周于波,黄帅,林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3]桂西北喀斯特山区4种森林表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养分分布特征[J]. 庞圣江,杨保国,刘士玲,刘福妹,张培,黄柏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4]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J]. 代文才,高明,王子芳,黄容,高莅淞.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6)
[5]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颗粒分形特征[J]. 张磊,王家文,王嘉学,尹一凡,赵茜,肖梦景.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6]川中丘陵区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J]. 闫建梅,何联君,何丙辉,田太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11)
[7]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性变化[J].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土壤学报. 2014(04)
[8]岩溶山地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张治伟,朱章雄,文志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1)
[9]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J]. 陈孙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1)
[10]冻融作用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及分形维数的影响[J]. 王展,张玉龙,虞娜,邹洪涛. 土壤学报. 2013(01)
硕士论文
[1]生物炭施用对喀斯特地区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宋丹丹.西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295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9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