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类型紫色土腐殖质的剖面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22 03:04
[目的]研究龙川江流域6种不同植被类型对紫色土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和土壤养分(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锯齿形布点法,采集紫色土表层至30 cm深度的3个土层紫色土样品,用3次4分法分离多余样品,并测定相应指标。[结果]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的含量和腐殖质、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枯枝落叶层显著高于其他层(地下0—10,10—20,20—30 cm),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无显著差异。果园土壤腐殖质及其组成显著高于桉树林覆盖土壤,表现为果园>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桉树林。土壤腐殖质各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腐殖质组成与土壤有机质、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果园和落叶阔叶林下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点的布设与采集
1.3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2.2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组成差异
2.3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讨 论
3.1 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3.3 腐殖质及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皖北亳州烟区土壤肥力定量评价[J]. 宋效东,郭卢,赵安,桑传杰,李德成,祖朝龙,姜超强. 土壤通报. 2016(01)
[2]湿地土壤不同水埋深度的剖面特征——以东洞庭湖为例[J]. 张涛,李素艳,翟鹏辉,张洋,付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4)
[3]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研究[J].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翁伯琦,张文锦. 茶叶科学. 2015(03)
[4]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影响[J]. 张葛,窦森,谢祖彬,钟双玲,杨翔宇,周鑫,刘鑫,田相玲,孟繁荣,尹显宝.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
[5]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对农田水氮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刘海涛,胡克林,李保国,任图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7)
[6]黄土高原不同林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的影响[J]. 董扬红,曾全超,安韶山,张宏.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1)
[7]内蒙半干旱低山区不同纯林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及其与其他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J]. 张晓曦,刘增文,邴塬皓,朱博超,黄良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8]我国浓香型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J]. 马云飞,尹启生,张艳玲,周汉平,高丽君,刘阳,过伟民,田阳阳. 中国烟草科学. 2011(05)
[9]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J].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 土壤. 2010(04)
[10]云南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黑惠江、龙川江、盘龙河流域为例[J]. 周跃,丁文荣,曾和平,王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4)
硕士论文
[1]牟定紫色土腐殖质的流失特征研究[D]. 曹旻霞.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退耕还湖后不同植被群落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磷素含量差异研究[D]. 崔宏.安徽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6310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点的布设与采集
1.3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2.2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组成差异
2.3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讨 论
3.1 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3.3 腐殖质及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皖北亳州烟区土壤肥力定量评价[J]. 宋效东,郭卢,赵安,桑传杰,李德成,祖朝龙,姜超强. 土壤通报. 2016(01)
[2]湿地土壤不同水埋深度的剖面特征——以东洞庭湖为例[J]. 张涛,李素艳,翟鹏辉,张洋,付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4)
[3]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研究[J].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翁伯琦,张文锦. 茶叶科学. 2015(03)
[4]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影响[J]. 张葛,窦森,谢祖彬,钟双玲,杨翔宇,周鑫,刘鑫,田相玲,孟繁荣,尹显宝.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
[5]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对农田水氮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刘海涛,胡克林,李保国,任图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7)
[6]黄土高原不同林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的影响[J]. 董扬红,曾全超,安韶山,张宏.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1)
[7]内蒙半干旱低山区不同纯林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及其与其他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J]. 张晓曦,刘增文,邴塬皓,朱博超,黄良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8]我国浓香型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J]. 马云飞,尹启生,张艳玲,周汉平,高丽君,刘阳,过伟民,田阳阳. 中国烟草科学. 2011(05)
[9]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J].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 土壤. 2010(04)
[10]云南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黑惠江、龙川江、盘龙河流域为例[J]. 周跃,丁文荣,曾和平,王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4)
硕士论文
[1]牟定紫色土腐殖质的流失特征研究[D]. 曹旻霞.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退耕还湖后不同植被群落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磷素含量差异研究[D]. 崔宏.安徽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6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9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