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南部侵蚀沟形态无人机航测与传统地面测量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5 15:26
[目的]分析无人机和传统地面方法测量侵蚀沟形态的差异,研究无人机影像提取西藏地区侵蚀沟形态的适宜性,以期准确、快速获取西藏地区沟蚀参数,为该地侵蚀沟快速调查与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6个研究地点20条侵蚀沟,对实地测量与无人机正射影像提取的沟长、沟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实地测量相比,影像提取侵蚀沟沟长的平均偏差集中在2%~5%;沟宽的平均偏差集中在0~40%,其中实测沟宽范围在400~1 000 cm时,提取值和实测值的偏离程度最低。在6个研究地点中,影像提取值的偏离程度和侵蚀沟所处位置没有明显的关系。沟缘土质、沟缘线附近的植被及放牧对沟缘的踩踏是影响侵蚀沟形态提取的主要因素。[结论]无人机遥感可为西藏地区沟蚀监测提供便捷、可靠的数据源。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侵蚀沟地面测量
1.3 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及处理
1.3.1 无人机野外航拍
1.3.2 正射影像生成
1.3.3 侵蚀沟形态参数提取
1.4 无人机航测与地面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沟长的对比分析
2.2 沟宽的对比分析
2.2.1 不同范围沟宽提取的对比分析
2.2.2 不同地貌上侵蚀沟沟宽提取的对比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拔与积温梯度对春青稞生长的影响[J]. 韦泽秀,卓玛,曲航,马瑞萍. 西藏农业科技. 2018(S1)
[2]区域沟蚀野外调查方法——以东北地区为例[J]. 刘宝元,刘刚,王大安,伍永秋,段兴武,李建伟,沈波,孟令钦,高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4)
[3]日喀则气候变化对青稞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影响分析[J]. 格桑卓玛,巴桑次仁. 农业与技术. 2018(11)
[4]1984-2013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 康琳琦,周天财,干友民,孙建,王金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2)
[5]西藏拉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桃树嫁接与管护技术[J]. 米玛次仁,格桑曲珍,旦增尼玛,旦增罗布. 西藏科技. 2018(04)
[6]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J]. 张鹏,格桑卓玛,范建容,陈阳,尼玛占堆.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7]基于GIS和RUSLE的拉萨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J]. 方广玲,香宝,赵卫,谢强,刁兆岩,迟文峰.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8]QuickBird影像目视解译法提取切沟形态参数的精度分析[J]. 李镇,张岩,杨松,朱清科,武建辉,马欢,何远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0)
[9]青藏高原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J]. 刘斌涛,陶和平,史展,宋春风,郭兵.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4)
[10]近40a黑土典型区坡沟侵蚀动态变化[J]. 闫业超,张树文,岳书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东北黑土区沟蚀机理及防治模式的研究[D]. 孟令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02286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侵蚀沟地面测量
1.3 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及处理
1.3.1 无人机野外航拍
1.3.2 正射影像生成
1.3.3 侵蚀沟形态参数提取
1.4 无人机航测与地面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沟长的对比分析
2.2 沟宽的对比分析
2.2.1 不同范围沟宽提取的对比分析
2.2.2 不同地貌上侵蚀沟沟宽提取的对比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拔与积温梯度对春青稞生长的影响[J]. 韦泽秀,卓玛,曲航,马瑞萍. 西藏农业科技. 2018(S1)
[2]区域沟蚀野外调查方法——以东北地区为例[J]. 刘宝元,刘刚,王大安,伍永秋,段兴武,李建伟,沈波,孟令钦,高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4)
[3]日喀则气候变化对青稞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影响分析[J]. 格桑卓玛,巴桑次仁. 农业与技术. 2018(11)
[4]1984-2013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 康琳琦,周天财,干友民,孙建,王金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2)
[5]西藏拉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桃树嫁接与管护技术[J]. 米玛次仁,格桑曲珍,旦增尼玛,旦增罗布. 西藏科技. 2018(04)
[6]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J]. 张鹏,格桑卓玛,范建容,陈阳,尼玛占堆.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7]基于GIS和RUSLE的拉萨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J]. 方广玲,香宝,赵卫,谢强,刁兆岩,迟文峰.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8]QuickBird影像目视解译法提取切沟形态参数的精度分析[J]. 李镇,张岩,杨松,朱清科,武建辉,马欢,何远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0)
[9]青藏高原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J]. 刘斌涛,陶和平,史展,宋春风,郭兵.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4)
[10]近40a黑土典型区坡沟侵蚀动态变化[J]. 闫业超,张树文,岳书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东北黑土区沟蚀机理及防治模式的研究[D]. 孟令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02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0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