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湖北省几种作物对硒肥的利用及其富硒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03:18
  硒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全球有40多个国家缺硒,在中国约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适量补硒是防治人体硒缺乏,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由于中国硒矿资源缺乏,利用农作物从土壤富硒,是充分利用硒资源,高效生产富硒产品的有效途径。湖北省硒资源丰富,恩施州有“世界硒都”的美誉,具有丰富的富硒土壤和硒矿资源,高山气候特征明显,适合于特色作物的发展;江汉平原土地肥沃,富硒土壤面积广,硒含量相对较高(0.2-0.4 mg kg-1),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商品化率高,适合富硒粮食作物的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湖北省两个富硒地带的土壤硒资源和恩施的硒矿资源,高效生产优质富硒农产品,对实现湖北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加快脱贫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两个富硒地区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个地区不同作物的富硒特征、差异、富硒能力及施硒技术;通过富硒大豆的加工,研究了硒在加工食品中的转化及利用率。旨在为湖北省富硒农产品的高效种植与加工利用,及富硒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江汉平...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湖北省几种作物对硒肥的利用及其富硒特征的研究


硒代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结构

土壤图,土壤,植物,有效性


华中农业大学2020届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4图1-2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和转化(Dinhetal.,2018a)注:SOL-Se,EXC-Se,FMO-Se,OM-SeandRES-Se分别表示的是水溶态硒、碳酸盐结合态及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Fig.1-2Thedistributionandtransformationofseleniuminasoil-plantsystem.Note:SOL-Se,EXC-Se,FMO-Se,OM-SeandRES-SerepresentsolubleSe,exchangeableSeandcarbonate-boundSe,iron(Fe)/manganese(Mn)oxide-boundSe,OrganicmatterboundSeandelementalSe,andresidualSefractions,respectively.1.2.3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受土壤性质pH、氧化还原电位(Eh)、铁/铝/锰氧化物、粘土矿物、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显著影响(Natashaetal.,2018;Dinhetal.,2018a)。土壤pH和Eh是影响土壤硒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Antanaitisetal.,2008)。在pE+pH>15的碱性和氧化性土壤中,硒酸盐为主要存在形式,而在7.5<pE+pH<15的酸性和中性土壤中,亚硒酸盐为其主要存在形态(Elrashidietal.,1987)。在相同的pE条件下,硒的还原量随着pH的降低而增加,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甚至更低的0或-2价(图1-3)。由于亚硒酸盐普遍存在于潮湿的酸性土壤中,所以在高降雨量地区土壤中硒的有效性较低(Masscheleynetal.,1990),而硒酸盐主要存在于通风良好的碱性土壤中,所以在半干旱地区土壤中硒的有效性较高。铁/铝/锰氧化物对硒的吸附显著影响着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He等(2018)

溶解性,压力,条件,酸盐


华中农业大学2020届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6图1-3硒的溶解性活性为1010molL1时,在25℃、1bar压力和I=0条件下的pE-pH硒图(Sebyetal.,2001)Fig.1-3SeleniumpE–pHdiagramat25℃,1barpressureandI=0foradissolvedseleniumactivityof1010molL1.1.3植物中的硒1.3.1植物硒的吸收和转运硒通常以硒酸盐、亚硒酸盐或有机硒如硒代半胱氨酸(SeCys)和硒代蛋氨酸(SeMet)的形式被植物根系吸收(图1-4)(GuptaandGupta,2017;White,2016;Lietal.,2015a),但元素硒和金属硒因不溶于水不易被植物吸收(WhiteandBroadley,2009;Fernandez-MartínezandCharlet,2009)。不同形态的硒在植物中的吸收和转运方式不同。相比亚硒酸盐,植物对土壤中的硒酸盐有更高的亲和力(Tianetal.,2016),而有机硒如硒氨基酸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KikkertandBerkelaar,2013)。硒酸盐通过根细胞质膜中的高亲和硫酸盐转运蛋白进入植物体(Shinmachietal.,2010),ElKassis等(2007)研究发现,在拟南芥中,当硫供应充足时,AtSULTR1;1对植物硒吸收的影响不大,但当硫供应缺乏时,其对硒吸收的贡献会显著增加。亚硒酸盐可能通过磷酸盐的转运体进行吸收转运,与磷形成竞争吸收(Winkeletal.,2015;Lietal.,2008)。Zhang等(2014a)发现,在水稻中根系通过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2吸收HSeO3-,而通过水通道OsNIP2;1的同源基因吸收H2SeO3(Pommerrenigetal.,2015)。所以,土壤中共存的竞争离子,特别是硫酸盐和磷酸盐的阴离子,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Tegeder(20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省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硒吸收富集规律的研究[J]. 闫加力,徐春燕,杨军,邹辉,赵敏,黄彬.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04)
[2]典型富硒植物中硒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研究[J]. 陆晓奇,王健,朱元元,刘颖,袁林喜,高礼先,尹雪斌.  土壤. 2018(06)
[3]大豆蛋白-酪蛋白复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分析[J]. 石彦国,郭庆启,杨晓婉,刘晓飞,王世杰,朱宏,张娜.  中国食品学报. 2018(11)
[4]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硒源对葡萄硒吸收分配的影响[J]. 邓小芳,刘新伟,叶志娟,吕臣浩,张海清,黄立强,赵竹青.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5)
[5]不同施硒方式对水稻硒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城铭,周鑫斌.  土壤学报. 2019(01)
[6]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 王磊,王慧中,藕冉,李文滨,林春,王绍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4)
[7]喷施时期和硒源对‘金桃’猕猴桃硒吸收累积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J]. 邓小芳,吕臣浩,黄立强,张海清,赵竹青,刘新伟.  果树学报. 2018(11)
[8]加工方式对富硒大豆制品中硒含量的影响[J]. 付永霞,黄歆妤,胡锦蓉,沈群.  食品科技. 2018(08)
[9]极端pH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J]. 杨昱,雷泽夏,白靖文,王中江,齐宝坤,江连洲.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7)
[10]土壤硒形态及其相互转化因子的研究[J]. 邢颖,刘永贤,梁潘霞,廖青,潘丽萍,黄太庆,江泽普.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7)

博士论文
[1]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穆婷婷.山西农业大学 2017
[2]大豆蛋白的结构特征与营养价值的关系[D]. 龙国徽.吉林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天然富硒大豆中含硒蛋白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 范婷.南昌大学 2015
[2]叶面喷硒对水稻和油菜的硒含量及药用价值的影响[D]. 张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7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07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