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8 21:09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2,N180和360 kg N·hm-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1、氮为4 g·kg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19,52(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培养试验: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对秸秆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1.1.1 土壤和秸秆收集
1.1.2 试验设计和室内培养
1.2 大田试验: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对秸秆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1.2.1 研究地点和试验设计
1.2.2 秸秆收集与取样
1.3 作物秸秆养分和土壤特性测定
1.4 计算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室内培养试验
2.2 大田秸秆分解试验
2.2.1 小麦秸秆分解
2.2.2 玉米秸秆分解
2.3 室内和大田条件下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和秸秆特性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宋洁,李志洪,赵小军,刘龙,崔婷婷.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2]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J]. 米国华,伍大利,陈延玲,夏婷婷,冯国忠,李前,石东峰,苏效坡,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3]玉米秸秆混合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郝翔翔,严君,尤梦阳. 土壤与作物. 2018(02)
[4]氮肥用量对小麦开花后根际土壤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安婷婷,侯小畔,周亚男,刘卫玲,王群,李潮海,张学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7)
[5]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李昌明,王晓玥,孙波. 土壤学报. 2017(05)
[6]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J]. 黄婷苗,郑险峰,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4)
[7]不同绿肥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 徐健程,王晓维,朱晓芳,邓晓东,杨文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1)
[8]碳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秸秆腐解、土壤CO2排放的影响[J]. 黄涛,仇少君,杜娟,史振侠,巨晓棠.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4)
[9]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特点及对土壤中碳、氮含量的影响[J]. 南雄雄,田霄鸿,张琳,游东海,吴玉红,曹玉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3)
[10]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张静,温晓霞,廖允成,刘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3)
本文编号:3308649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19,52(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培养试验: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对秸秆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1.1.1 土壤和秸秆收集
1.1.2 试验设计和室内培养
1.2 大田试验: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对秸秆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1.2.1 研究地点和试验设计
1.2.2 秸秆收集与取样
1.3 作物秸秆养分和土壤特性测定
1.4 计算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室内培养试验
2.2 大田秸秆分解试验
2.2.1 小麦秸秆分解
2.2.2 玉米秸秆分解
2.3 室内和大田条件下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和秸秆特性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宋洁,李志洪,赵小军,刘龙,崔婷婷.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2]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J]. 米国华,伍大利,陈延玲,夏婷婷,冯国忠,李前,石东峰,苏效坡,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3]玉米秸秆混合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郝翔翔,严君,尤梦阳. 土壤与作物. 2018(02)
[4]氮肥用量对小麦开花后根际土壤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安婷婷,侯小畔,周亚男,刘卫玲,王群,李潮海,张学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7)
[5]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李昌明,王晓玥,孙波. 土壤学报. 2017(05)
[6]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J]. 黄婷苗,郑险峰,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4)
[7]不同绿肥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 徐健程,王晓维,朱晓芳,邓晓东,杨文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1)
[8]碳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秸秆腐解、土壤CO2排放的影响[J]. 黄涛,仇少君,杜娟,史振侠,巨晓棠.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4)
[9]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特点及对土壤中碳、氮含量的影响[J]. 南雄雄,田霄鸿,张琳,游东海,吴玉红,曹玉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3)
[10]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张静,温晓霞,廖允成,刘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3)
本文编号:3308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0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