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混土还田对两熟区玉米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08 15:33
为探究秸秆粉碎混土还田机混土深度及秸秆粉碎长度对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对该机混土深度(5、10 cm)和粉碎长度(30、100 mm)范围内的玉米秸秆腐解率进行测定,以免耕覆盖为对照,并对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完全腐解的周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秸秆腐解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腐解速率较快,中期缓慢,后期增快,玉米秸秆在还田后的1个月内腐解速度最快,混土还田处理有25%~30%的秸秆被分解,而免耕覆盖处理仅有10%~15%的秸秆被分解;QA30处理的秸秆总腐解率为48.5%,QA100的为43.3%,QB30的为49.8%,QB100的为45.2%,NF30的为33.0%,NF100的为31.3%,混土还田处理明显高于免耕覆盖处理,混土还田更有利于秸秆快速腐解;混土还田深度对秸秆腐解率有明显影响,切段长度相同时,混土深度越深,秸秆总腐解率越高;秸秆混土还田模式下,秸秆的切断长度对秸秆腐解率也有明显影响,秸秆切段长度越短,秸秆腐解率越高,但在秸秆覆盖模式下,秸秆切段长度对腐解率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腐解率与还田时间之间的三次函数的拟合度最好;通过回归方程预测可知,处理...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9)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3 试验设计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还田方式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
2.2 不同还田方式下秸秆腐解速度预测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寒地秸秆腐解特性研究[J]. 陈海涛,柴誉铎,侯守印,王星,史乃煜,王洪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2]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应对措施[J]. 王斌. 河南农业. 2018(14)
[3]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葛选良,于洋,钱春荣. 农学学报. 2017(07)
[4]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张久明,迟凤琴,匡恩俊,韩锦泽,刘宝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9)
[5]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曹莹菲,张红,刘克,吕家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6]关于地力培肥措施的探讨[J]. 彭世忠. 北京农业. 2015(25)
[7]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陈浩,李小刚,周游,张秀英,龚亚丽,王胜宝,葛红心,郝兴顺.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6)
[8]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J]. 方放,李想,石祖梁,王飞,常志州,张姗,孙仁华,宝哲,邱凌.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2)
[9]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与冬小麦耗水特征的影响[J]. 余坤,冯浩,李正鹏,王增丽. 农业机械学报. 2014(10)
[10]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 彭春艳,罗怀良,孔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03)
本文编号:3330216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9)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3 试验设计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还田方式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
2.2 不同还田方式下秸秆腐解速度预测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寒地秸秆腐解特性研究[J]. 陈海涛,柴誉铎,侯守印,王星,史乃煜,王洪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2]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应对措施[J]. 王斌. 河南农业. 2018(14)
[3]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葛选良,于洋,钱春荣. 农学学报. 2017(07)
[4]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张久明,迟凤琴,匡恩俊,韩锦泽,刘宝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9)
[5]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曹莹菲,张红,刘克,吕家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6]关于地力培肥措施的探讨[J]. 彭世忠. 北京农业. 2015(25)
[7]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陈浩,李小刚,周游,张秀英,龚亚丽,王胜宝,葛红心,郝兴顺.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6)
[8]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J]. 方放,李想,石祖梁,王飞,常志州,张姗,孙仁华,宝哲,邱凌.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2)
[9]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与冬小麦耗水特征的影响[J]. 余坤,冯浩,李正鹏,王增丽. 农业机械学报. 2014(10)
[10]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 彭春艳,罗怀良,孔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03)
本文编号:333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3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