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绿豆绿肥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及蔗地土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7 09:09
甘蔗生物量大、生长期长,长期连作容易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目前,甘蔗生产中化肥投入大,探讨蔗地化肥减施措施对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供氮水平、供磷水平和供钾水平对绿豆绿肥/甘蔗互作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绿豆绿肥与甘蔗间作的最佳播种时期以及绿豆绿肥间作及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和蔗地土壤培肥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在供氮50 mg/kg时,甘蔗/绿豆间作优势显著。在四种供氮水平下,甘蔗的生物量、氮吸收量、磷吸收量和钾吸收量提高的幅度分别为2.33%-20.41%、4.68%-19.93%、5.05%-12.22%和 1.98%-20.82%。2.在供磷0 mg/kg和50 mg/kg时,甘蔗/绿豆间作优势显著,供磷50 mg/kg间作优势更显著。在四种供磷水平下,间作甘蔗的生物量、氮吸收量、磷吸收量和钾吸收量提高的幅度分别为 6.75%-25.56%、3.97%-22.48%、6.21%-22.75%和7.39%-23.61%。3.在供钾100 mg/kg和200 mg/kg时,甘蔗/绿豆间作优势显著,供钾200 mg/kg间作优势更显著。在四种供钾水...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6-1绿豆植株氮、磷、钾浓度变化??Fig.?6-1?Changes?of?N,?P?and?K?levels?in?mung?bean?plant??
图6-5绿豆茎秆干物质降解特征??Fig.?6-5?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mung?bean?straw?dry?matter??从图6-5可以看出,表面覆盖处理的绿豆干物质在2015年10月27日前的腐解??速度略慢于深埋的处理。2015年10月27日表面覆盖的干物质腐解速度快于深埋处??理,它们的腐解释放率分别为27.97%和25.49%。在甘蔗收获后,表面覆盖和深埋还??田的绿豆茎秆的干物质腐解释放率分別为55.11%和40.36%。??1.6?r??|?U??0.8-??f?C?+表面覆盖??M?|?0.4?-?Cover??5?深埋??s?〇■〇??1?1?1?1?1?1?Bury??/C、一?/?/¥/■>?/5s??"vVVV、??时间??Date??图6-6绿豆茎秆氮降解特征??Fig.?6-6?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nitrogen?in?mung?bean?straw??80??
时间??Date??图6-5绿豆茎秆干物质降解特征??Fig.?6-5?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mung?bean?straw?dry?matter??从图6-5可以看出,表面覆盖处理的绿豆干物质在2015年10月27日前的腐解??速度略慢于深埋的处理。2015年10月27日表面覆盖的干物质腐解速度快于深埋处??理,它们的腐解释放率分别为27.97%和25.49%。在甘蔗收获后,表面覆盖和深埋还??田的绿豆茎秆的干物质腐解释放率分別为55.11%和40.36%。??1.6?r??|?U??0.8-??f?C?+表面覆盖??M?|?0.4?-?Cover??5?深埋??s?〇■〇??1?1?1?1?1?1?Bury??/C、一?/?/¥/■>?/5s??"vVVV、??时间??Date??图6-6绿豆茎秆氮降解特征??Fig.?6-6?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nitrogen?in?m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时期绿豆与甘蔗套种及秸秆还田模式研究[J]. 苏利荣,何铁光,苏天明,秦芳,李琴,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2017(11)
[2]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孙明明,王萍,吕世翔,李智媛,王冠,王晓丽,宋昊. 大豆科学. 2017(05)
[3]间套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综述[J]. 郝娜,武志海,张立祯,金鸿明,王旗,张悦.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0)
[4]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J]. 陈燕丽,苏天明,苏利荣,李琴,秦芳,何铁光.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5]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 邓宇驰,王维赞,张荣华,唐仕云,林善海,梁强,段维兴,李翔,陆国盈,韩世健,黄有总,杨业彬,黄燕妮,王伦旺. 热带农业科学. 2016(12)
[6]根际分隔对玉米/豌豆间作种间竞争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J]. 李娟,王文丽,赵旭,孙建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7]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王双磊,刘艳慧,宋宪亮,魏少滨,李金埔,聂军军,秦都林,孙学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8]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J]. 张少斌,梁开明,郭靖,罗颢.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9)
[9]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郑亚强,张立敏,杨进成,杨坚,高锐,陈亮新,董雪梅,孙继红,肖关丽,李正跃,陈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5)
[10]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李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 邢永秀.广西大学 2006
[2]间作作物吸收磷的种间促进作用机制研究[D]. 李淑敏.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广西甘蔗生产现状调查与研究[D]. 覃宏宇.广西大学 2016
[2]豆科间作和地表覆盖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D]. 代会会.上海大学 2015
[3]广西甘蔗糖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 侯佳.广西大学 2012
[4]黄土高原旱地与豆科绿肥轮作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矿质养分的影响及其土壤学机制[D]. 李可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5]绿肥腐解规律及玉米绿肥间种效益的研究[D]. 张媛媛.东北农业大学 2011
[6]不同套种作物对甘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洪德星.福建农林大学 2011
[7]绿肥压青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D]. 李银平.新疆农业大学 2009
[8]黑麦草翻压对植烟土壤修复及烤烟产、质效应的研究[D]. 王永.河南农业大学 2009
[9]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产量及其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朱军.新疆农业大学 2008
[10]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与不同氮水平对其固氮的影响[D]. 刘昔辉.广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9275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6-1绿豆植株氮、磷、钾浓度变化??Fig.?6-1?Changes?of?N,?P?and?K?levels?in?mung?bean?plant??
图6-5绿豆茎秆干物质降解特征??Fig.?6-5?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mung?bean?straw?dry?matter??从图6-5可以看出,表面覆盖处理的绿豆干物质在2015年10月27日前的腐解??速度略慢于深埋的处理。2015年10月27日表面覆盖的干物质腐解速度快于深埋处??理,它们的腐解释放率分别为27.97%和25.49%。在甘蔗收获后,表面覆盖和深埋还??田的绿豆茎秆的干物质腐解释放率分別为55.11%和40.36%。??1.6?r??|?U??0.8-??f?C?+表面覆盖??M?|?0.4?-?Cover??5?深埋??s?〇■〇??1?1?1?1?1?1?Bury??/C、一?/?/¥/■>?/5s??"vVVV、??时间??Date??图6-6绿豆茎秆氮降解特征??Fig.?6-6?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nitrogen?in?mung?bean?straw??80??
时间??Date??图6-5绿豆茎秆干物质降解特征??Fig.?6-5?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mung?bean?straw?dry?matter??从图6-5可以看出,表面覆盖处理的绿豆干物质在2015年10月27日前的腐解??速度略慢于深埋的处理。2015年10月27日表面覆盖的干物质腐解速度快于深埋处??理,它们的腐解释放率分别为27.97%和25.49%。在甘蔗收获后,表面覆盖和深埋还??田的绿豆茎秆的干物质腐解释放率分別为55.11%和40.36%。??1.6?r??|?U??0.8-??f?C?+表面覆盖??M?|?0.4?-?Cover??5?深埋??s?〇■〇??1?1?1?1?1?1?Bury??/C、一?/?/¥/■>?/5s??"vVVV、??时间??Date??图6-6绿豆茎秆氮降解特征??Fig.?6-6?Degradation?characteristics?of?nitrogen?in?m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时期绿豆与甘蔗套种及秸秆还田模式研究[J]. 苏利荣,何铁光,苏天明,秦芳,李琴,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2017(11)
[2]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孙明明,王萍,吕世翔,李智媛,王冠,王晓丽,宋昊. 大豆科学. 2017(05)
[3]间套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综述[J]. 郝娜,武志海,张立祯,金鸿明,王旗,张悦.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0)
[4]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J]. 陈燕丽,苏天明,苏利荣,李琴,秦芳,何铁光.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5]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 邓宇驰,王维赞,张荣华,唐仕云,林善海,梁强,段维兴,李翔,陆国盈,韩世健,黄有总,杨业彬,黄燕妮,王伦旺. 热带农业科学. 2016(12)
[6]根际分隔对玉米/豌豆间作种间竞争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J]. 李娟,王文丽,赵旭,孙建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7]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王双磊,刘艳慧,宋宪亮,魏少滨,李金埔,聂军军,秦都林,孙学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8]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J]. 张少斌,梁开明,郭靖,罗颢.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9)
[9]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郑亚强,张立敏,杨进成,杨坚,高锐,陈亮新,董雪梅,孙继红,肖关丽,李正跃,陈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5)
[10]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李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 邢永秀.广西大学 2006
[2]间作作物吸收磷的种间促进作用机制研究[D]. 李淑敏.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广西甘蔗生产现状调查与研究[D]. 覃宏宇.广西大学 2016
[2]豆科间作和地表覆盖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D]. 代会会.上海大学 2015
[3]广西甘蔗糖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 侯佳.广西大学 2012
[4]黄土高原旱地与豆科绿肥轮作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矿质养分的影响及其土壤学机制[D]. 李可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5]绿肥腐解规律及玉米绿肥间种效益的研究[D]. 张媛媛.东北农业大学 2011
[6]不同套种作物对甘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洪德星.福建农林大学 2011
[7]绿肥压青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D]. 李银平.新疆农业大学 2009
[8]黑麦草翻压对植烟土壤修复及烤烟产、质效应的研究[D]. 王永.河南农业大学 2009
[9]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产量及其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朱军.新疆农业大学 2008
[10]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与不同氮水平对其固氮的影响[D]. 刘昔辉.广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9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8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