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肯尼亚主要作物潜在分布区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30 00:22
  本研究以肯尼亚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高粱(Sorghum bicolor)、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以及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肯尼亚气候、地形、土壤空间数据库。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 System, GIS)的多标准评价(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CE)方法分析了肯尼亚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以及甘薯当前潜在适宜种植区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1)肯尼亚当前气候条件下,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以及甘薯这五种作物潜在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平均海拔1000-2000m,年降雨量800-1600mm,作物生育期平均温10-25℃的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2)当前适宜种植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以及甘薯的面积分别为16×105ha、15.6×l05ha、28.3×105ha、17x105ha、20.9×105ha;未来适宜种植该五种作物的面积分别为14.7×105ha、12.8×1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非洲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1.1.2 粮食安全
    1.2 研究区域概况
        1.2.1 肯尼亚地理地形以及气候概况
        1.2.2 肯尼亚农业发展状况
    1.3 作物填图(CropMAP)
        1.3.1 作物填图概念
        1.3.2 作物填图的研究现状
    1.4 基于GIS的多标准评价(GIS-MCE)
    1.5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因子选取
    2.2 数据收集
        2.2.1 气候数据
        2.2.2 地形数据
        2.2.3 土壤数据
    2.3 研究方法
        2.3.1 多标准评价体系
        2.3.2 气候数据库的建立
        2.3.3 地形数据库的建立
        2.3.4 土壤数据库的建立
        2.3.5 肯尼亚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和甘薯的适宜等级划分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肯尼亚玉米各因子适宜等级划分
    3.2 肯尼亚玉米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等级空间分布
    3.3 肯尼亚玉米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种植区面积变化
    3.4 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肯尼亚小麦各因子适宜等级划分
    3.5 肯尼亚小麦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等级空间分布
    3.6 肯尼亚小麦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种植区面积变化
    3.7 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肯尼亚高粱各因子适宜等级划分
    3.8 肯尼亚高粱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等级空间分布
    3.9 肯尼亚高粱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种植区面积变化
    3.10 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肯尼亚马铃薯各因子适宜等级划分
    3.11 肯尼亚马铃薯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等级空间分布
    3.12 肯尼亚马铃薯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种植区面积变化
    3.13 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肯尼亚甘薯各因子适宜等级划分
    3.14 肯尼亚甘薯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等级空间分布
    3.15 肯尼亚甘薯当前及未来潜在适宜种植区面积变化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洲农业起源和传播的路线与过程[J]. 陈玭.  华夏考古. 2013(01)
[2]埃塞俄比亚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建议[J]. 康永兴.  世界农业. 2013(03)
[3]赞比亚农业发展及中赞农业合作前景[J]. 姜菲菲.  国际经济合作. 2012(06)
[4]埃塞俄比亚的农业及其特点[J]. 李伟伟,张鹰.  世界农业. 2010(04)
[5]基于GIS的中国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潜在适宜区分布研究[J]. 周卫红,杨正英,万帆,孙国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6]中国作物填图——冬小麦潜在分布[J]. 陈亚雄,万帆,周卫红,贾超杰,何文莹,郭瑞,孙国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7]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变化趋势[J]. 秦大河,罗勇.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02)
[8]基于多因素评价GIS技术的建设适宜性分析——以长汀县中心城区为例[J]. 展安,宗跃光,徐建刚.  华中建筑. 2008(03)
[9]信息农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研究[J]. 张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3)
[10]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研究[J]. 常建娥,蒋太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7(01)

硕士论文
[1]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D]. 何文莹.兰州大学 2011
[2]基于GIS的中国玉米种植区适宜等级划分及未来变化趋势[D]. 贾超杰.兰州大学 2011
[3]非洲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研究[D]. 王俊.浙江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14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14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