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基于MIKE模型的不同淤地坝型组合情景对小流域侵蚀动力和输沙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05 09:31
  为科学认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小流域侵蚀动力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和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11耦合模拟了王茂沟流域的洪水过程,并计算了流域主沟不同断面的侵蚀动力参数和不同坝型组合的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淤地坝建设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小流域沟道的侵蚀动力分布,坝系建成后沟道的侵蚀动力参数减幅最大。(2)小流域径流侵蚀功率表现为上中游剧烈变化,下游趋于稳定,且下游径流侵蚀功率明显小于上游。(3)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减小流域的输沙量,其中单独建设骨干、中型、小型坝相比流域未建坝时,输沙模数分别减少24.74%,47.11%,64.11%;流域坝系建成后减沙效益最明显,流域输沙量减少83.92%。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效益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MIKE模型的不同淤地坝型组合情景对小流域侵蚀动力和输沙量的影响


图1王茂沟流域淤地坝布置1.2数据来源径流泥沙数据和气象数据均来源于黄河水土保

坝型,情景,沿程分布,输沙模数


Ms=701157P0.889R2=0.89,n=23(7)式中:Ms为次暴雨输沙模数(t/km2);P为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m4/(s·km2));n为次暴雨洪水场次。图3不同坝型组合情景下径流侵蚀功率沿程分布图4王茂沟流域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与输沙模数关系经分析计算,公式(7)的F检验值为45.50。取α=0.05,由F分布表查得F0.95(1,21)=4.32,而45.50>4.32,因此,公式(7)通过了α=0.05的检验,具有较高的置信度。根据公式(7)计算8种情景下,流域的输沙模数,计算结果见表5。表5不同坝型组合的流域输沙模数估算坝型组合情景洪峰流量/(m3·s-1)洪水总量/m3径流侵蚀功率/(m4·s-1·km-2)输沙模数/(t·km-2)输沙模数减少/%W1.264853.931.72E-04314.99-G0.924828.871.25E-04237.0724.74Z0.843556.618.38E-05166.6147.11X0.762541.045.42E-05113.0464.11GZ0.783532.247.73E-05155.0350.78GX0.512518.063.60E-0578.6575.03ZX0.501802.362.53E-0557.4181.78GZX0.441779.582.20E-0550.6683.92情景W(不建坝)时流域的输沙模数最大,达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IKE耦合模型模拟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过程的影响[J]. 袁水龙,李占斌,李鹏,高海东,王丹,张泽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3)
[2]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减沙作用及其时效性[J]. 刘晓燕,高云飞,马三保,董国涛.  水利学报. 2018(02)
[3]基于SWAT模型的延河流域径流侵蚀能量空间分布[J]. 龚珺夫,李占斌,李鹏,任宗萍,杨媛媛,韩芦,汤珊珊,孙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3)
[4]水力梯度影响下WEPP模型估计细沟侵蚀参数的可行性分析[J]. 王晨沣,马超,王玉杰,王彬,王云琦,张会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8)
[5]黄土高原仍有拦沙能力的淤地坝数量及分布[J]. 刘晓燕,高云飞,王富贵.  人民黄河. 2017(04)
[6]变化环境下黄土丘陵沟壑区次暴雨输沙模型参数[J]. 孙倩,李占斌,于坤霞,鲁克新,汤珊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6)
[7]流域系统径流侵蚀链内泥沙输移的空间尺度效应[J]. 张乐涛,李占斌,王贺,肖俊波.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3)
[8]北方风沙区砾石对堆积体坡面径流及侵蚀特征的影响[J]. 康宏亮,王文龙,薛智德,郭明明,李建明,白芸,邓利强,李艳富,李垚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3)
[9]推移质平衡输沙率公式研究[J]. 孟震,陈槐,李丹勋,王兴奎.  水利学报. 2015(09)
[10]基于SWAT模型的东江流域径流模拟[J]. 吕乐婷,彭秋志,郭媛媛,刘颖慧,江源.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0)

硕士论文
[1]淤地坝系对流域水沙动力过程调控作用与模拟研究[D]. 袁水龙.西安理工大学 2017
[2]黄土地区陡坡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 郑良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9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19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