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活性及触角感器的观察
发布时间:2021-10-09 19:59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是一种重要的储藏初期性害虫,被列为头号毁灭性贮藏害虫。本试验选用肉桂精油来熏蒸玉米象成虫,研究其熏杀作用效果,并测定了肉桂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的熏蒸活性;另外通过扫描电镜对玉米象触角及其感器类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肉桂精油熏蒸在不同时间对玉米象成虫均有一定的熏杀作用;当肉桂精油浓度相同时,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剂量之间的熏蒸效果差异显著;当肉桂精油浓度为2.80μL/L,熏蒸72h时,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1%以上;熏蒸24h、48h、72h后,肉桂精油对玉米象的LC50分别是1.97、1.54和1.12μL/L,可见肉桂精油对玉米象的LC50随熏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适当延长熏蒸时间可增强肉桂精油的熏蒸效果。玉米象的触角分为8节,分别是柄节1节,梗节1节,鞭节6节;其触角感器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每类感器又可以分为2种不同的类型,毛形感器除了鞭节F6没有外,在其它各节均有分布,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只分布于鞭节第6亚节末端感器簇中,锥形感器在触角簇靠近外边缘部分布较多,而刺形感器...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触角末端的感器簇?
"一亚节,第6鞭亚节鞭节较长并-且膨大成椭圆形,端部由多种感器聚集成扫把状的感器???簇(见图3),是玉米象触角的主要感受部位,各节中柄节最长,梗节较短,着生于??柄节末端侧缘,自然情况下,梗节与柄节有一定的夹角,节与节连接处附近有似鱼鱗??图1.玉米象雌成虫触角?图2.玉米象雄虫触角??The?antennae?of?the?female?Sitophilus?zeamais?The?antennae?of?the?male?Sitophilus?zeamais??
3结果与分析??3.1玉米象触角的一般形态??由图1和图2可知,玉米象雌雄成虫触角类型均为膝状触角,触角均8节,柄节??(scape,S)、梗节(pedicelel,P)各?1?节,鞭节(flagElla,F)?6?节,鞭节分为?6?鞭??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几种储粮害虫对黄色和蓝色的趋避性研究[J]. 汪中明,齐艳梅,李燕羽,郑丹,曹阳.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1)
[2]山西省5地市储粮昆虫种类及分布调查[J]. 白春启,白旭光,周玉香,郭续,梁彦伟,霍鸣飞,王殿轩,李连平,刘鹏,王红军,姚剑锋,王录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瑜,张胜男,张媛媛,刘志韬,孙朝辉,温秀军.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5)
[4]4种植物提取物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J]. 余海涛,牛树君,刘敏艳,胡冠芳,吕和平,杨发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3)
[5]迷迭香油和花椒油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J]. 程作慧,刘耀华,马新耀,宋兵泽,李锐,李生才. 昆虫学报. 2016(01)
[6]昆虫嗅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万新龙,杜永均. 昆虫学报. 2015(06)
[7]储粮象甲对不同食料的选择性[J]. 马昕,张文超,路程阳,张李香.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3)
[8]温度对玉米象飞行能力的影响[J]. 崔建新,贾文英,鲁玉杰,王英,刘海民.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9]植物源杀虫剂国内外研究进展[J]. 蔡璞瑛,毛绍名,章怀云,孙汉洲. 农药. 2014(08)
[10]玉米象对破损玉米粒趋性的研究[J]. 高远,董晨晖,陈国华,李强. 粮食储藏. 2014(03)
本文编号:3426919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触角末端的感器簇?
"一亚节,第6鞭亚节鞭节较长并-且膨大成椭圆形,端部由多种感器聚集成扫把状的感器???簇(见图3),是玉米象触角的主要感受部位,各节中柄节最长,梗节较短,着生于??柄节末端侧缘,自然情况下,梗节与柄节有一定的夹角,节与节连接处附近有似鱼鱗??图1.玉米象雌成虫触角?图2.玉米象雄虫触角??The?antennae?of?the?female?Sitophilus?zeamais?The?antennae?of?the?male?Sitophilus?zeamais??
3结果与分析??3.1玉米象触角的一般形态??由图1和图2可知,玉米象雌雄成虫触角类型均为膝状触角,触角均8节,柄节??(scape,S)、梗节(pedicelel,P)各?1?节,鞭节(flagElla,F)?6?节,鞭节分为?6?鞭??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几种储粮害虫对黄色和蓝色的趋避性研究[J]. 汪中明,齐艳梅,李燕羽,郑丹,曹阳.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1)
[2]山西省5地市储粮昆虫种类及分布调查[J]. 白春启,白旭光,周玉香,郭续,梁彦伟,霍鸣飞,王殿轩,李连平,刘鹏,王红军,姚剑锋,王录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瑜,张胜男,张媛媛,刘志韬,孙朝辉,温秀军.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5)
[4]4种植物提取物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J]. 余海涛,牛树君,刘敏艳,胡冠芳,吕和平,杨发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3)
[5]迷迭香油和花椒油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J]. 程作慧,刘耀华,马新耀,宋兵泽,李锐,李生才. 昆虫学报. 2016(01)
[6]昆虫嗅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万新龙,杜永均. 昆虫学报. 2015(06)
[7]储粮象甲对不同食料的选择性[J]. 马昕,张文超,路程阳,张李香.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3)
[8]温度对玉米象飞行能力的影响[J]. 崔建新,贾文英,鲁玉杰,王英,刘海民.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9]植物源杀虫剂国内外研究进展[J]. 蔡璞瑛,毛绍名,章怀云,孙汉洲. 农药. 2014(08)
[10]玉米象对破损玉米粒趋性的研究[J]. 高远,董晨晖,陈国华,李强. 粮食储藏. 2014(03)
本文编号:3426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2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