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土风蚀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5 10:55
  研究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蚀特征,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以怀来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葡萄、果桑、欧李、玉米留茬免耕、玉米翻耕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2018年11月—2019年3月土壤含水量、粒径及风蚀量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未出现降水事件之前,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呈现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3种林果用地中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表现为葡萄>欧李>果桑。(2)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粒度主要为砂砾,含量达47%~63%。0.05~0.002 mm的粉粒是该区域风蚀过程中损失的主要颗粒。(3)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地表风蚀量表现为玉米翻耕地>葡萄>玉米留茬免耕>欧李>果桑。在该区域土壤风蚀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小尺度上合理调整果桑等林果用地与葡萄、粮食用地土地利用布局的方式,达到降低近地表风速、拦截风沙、降低风蚀的作用。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土风蚀特征分析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沙尘,土壤含水量,表层,土地利用


土壤含水量是抑制风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均会影响土壤表层水分的变化[5],在本研究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含水量不同(图3)。在11月葡萄下架深埋前进行灌溉,因此葡萄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但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葡萄地土壤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在11月欧李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果桑林地,究其原因是2种植物在11月还处于生长时期,果桑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大于欧李所致,在12月之后,2种植物进入休眠,此时土壤水分损失以地表蒸发为主,因欧李林地郁闭度较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高于果桑。在2月22日该区域出现3.8 mm降雪,3种林果用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欧李增加最为明显。3月随着气温升高,3种林果用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均下降,欧李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最为明显。监测初期玉米留茬免耕地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翻耕地,之后随着时间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2月22日降雪之后,翻耕地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留茬免耕地土壤含水量则呈继续下降趋势,表明与留茬免耕地相比,翻耕地有利于水分入渗,但之后随着气温上升,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土壤进行了翻耕,土质松散,加速了水分蒸发[8]。

土地利用图,土地利用,表层,土壤含水量


土壤颗粒的粗细、组成及特征会影响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持水能力与土壤养分等[9]。在监测前(2018年11月13日)与监测结束(2019年3月20日)采集0—5 mm表层土壤分析土壤粒度,对监测前与监测结束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粒度进行分析(图4)比较,可以看出,经过1个冬春季的大风吹蚀,3种林果用地、2种粮食用地表层土壤中>2 mm石砾、2~0.05 mm沙粒的含量均高于监测前,其中监测结束时葡萄地与玉米翻耕地表层土壤2~0.05 mm沙粒的含量与监测前相比极显著增加。监测结束时,3种林果用地、2种粮食用地表层土壤中0.05~0.002 mm粉粒含量与监测前相比均表现为降低,其中葡萄地与玉米翻耕地表层土壤中0.05~0.002 mm粉粒含量显著低于监测前。3种林果用地监测前与结束时,图层土壤黏粒含量无显著差异,2种粮食用地监测结束时表层土壤黏粒含量低于监测前,但t检验结果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图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监测前后表层土壤颗粒粒度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对风蚀的影响[J]. 杨雄兵,马义娟,苏志珠,刘蓉,胡子豪.  山西农业科学. 2019(02)
[2]风蚀作用下农田土壤细颗粒的粒度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影响[J]. 苑依笑,王仁德,常春平,郭中领,李庆.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3]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J]. 左忠,潘占兵,张安东,余殿,周景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2)
[4]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J]. 罗凤敏,高君亮,郝玉光,张格,王丽娜,辛智鸣,吕永军,刘芳.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5)
[5]锡林郭勒草地表层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J]. 孙传龙,张卓栋,邱倩倩,刘亮.  中国沙漠. 2017(05)
[6]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及风蚀量估算[J]. 曹月娥,张婷婷,杨建军,吴芳芳,刘巍.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7]河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 杨钦,郭中领,王仁德,邹学勇,靳根会,赵望龙,王培信,常春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8]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 郭慧慧,郝明德,李龙,苏富源,马浩,牛育华.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6)
[9]东柳沟流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可风蚀性研究[J]. 张辉,李鹏,鲁克新,张翔,任宗萍,汤珊珊,王添.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10]希拉穆仁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J]. 丁延龙,高永,蒙仲举,娜仁格日勒,黄昕,孙晓瑞,吴昊,党晓宏,王猛.  土壤. 2016(04)

硕士论文
[1]北方防沙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及防风固沙功能变化评估研究[D]. 张燕婷.江西财经大学 2014
[2]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及影响机制[D]. 姬生勋.山东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7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77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