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麦区农户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5 20:43
【目的】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减肥潜力,为科学施肥、合理减肥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我国主要麦区的小麦种植户进行施肥调研和取样,基于农户产量、养分需求量和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对其施肥状况和减肥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我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平均为6.0和13.2 t·hm-2,二者极显著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肥量和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我国小麦氮(N)、磷(P2O5)和钾(K2O)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91.1、112.8和53.4 kg·hm-2,春麦区农户氮、磷和钾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71.7、108.9和10.6 kg·hm-2,旱作区分别为154.3、111.8和32.6 kg·hm-2,麦玉区分别为236.4、128.1和74.0 kg·hm-2,稻麦区分别为177.5、77.0和71.8 kg·hm-2。就施氮量而言,春麦区过量施氮的农户较少,为34%,其次...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2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农户施肥量分级标准与等级划分
我国各主要麦区,农户产量均与生物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图2)。全国小麦产量介于1.1—13.9t·hm-2,均值6.0 t·hm-2,生物量介于3.1—28.4 t·hm-2,平均为13.2 t·hm-2。春麦区,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6.1和13.4 t·hm-2,生物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0.44 t;在低产、偏低、中产、偏高和高产5个产量等级的农户分别占16%、18%、43%、18%和15%。旱作区,产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4.4和10.3 t·hm-2,生物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0.43 t;5个产量等级的农户分别为22%、17%、23%、18%和21%。麦玉区,产量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7.8和16.6 t·hm-2,生物量增加1 t,产量增加0.47 t;产量在各等级的占比分别为11%、23%、32%、23%和12%。稻麦区,产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5和11.5 t·hm-2,生物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0.51 t;产量在各等级分别占17%、16%、32%、20%和14%。可见,我国不同麦区小麦产量波动范围较大,但整体上看,各麦区较高产量的农户基本上占1/3左右,生物量高低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我国主要麦区1 030个农户分析发现(图3),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全国小麦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介于0—591.0、0—517.5和0—315.0 kg·hm-2,平均分别为191.1、112.8和53.4 kg·hm-2。春麦区,农户氮、磷、钾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71.7、108.9和10.6 kg·hm-2,在低于平均施肥量的农户中有11%—21%的产量达到较高水平,高于平均施肥量的农户中有8%—9%的产量处于较低水平。旱作区,氮、磷、钾平均施肥量分别为154.3、111.8和32.6 kg·hm-2,施肥量低于平均值时,有21%—22%的农户产量达较高水平,高于平均值时,有11%—26%的农户产量为较低水平。麦玉区,3种肥料用量均值分别为236.4、128.1、74.0 kg·hm-2,施肥量低于均值的农户中有18%的农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平均值时,有9%—18%的农户产量较低。稻麦区,三种肥料平均用量分别为177.5、77.0、71.8 kg·hm-2,施肥量低于平均时,有12%—17%的农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平均时,有15%—17%的农户产量处于较低水平。图4 我国不同麦区农户小麦产量与0—20 cm土壤养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农户施肥和土壤肥力的黑龙江水稻减肥潜力分析[J]. 彭显龙,王伟,周娜,刘海洋,李鹏飞,刘智蕾,于彩莲.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2)
[2]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J]. 郭俊杰,柴以潇,李玲,高丽敏,谢凯柳,凌宁,郭世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5)
[3]豫北平原典型小麦-玉米轮作高产区节肥潜力分析[J]. 李青松,韩燕来,邓素君,李光辉,张中媛.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0)
[4]中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与产量的关系[J]. 黄倩楠,王朝辉,黄婷苗,侯赛宾,张翔,马清霞,张欣欣.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5]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及节氮潜力[J]. 赵亚南,徐霞,黄玉芳,孙笑梅,叶优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6]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J]. 郭斗斗,黄绍敏,张水清,张珂珂,宋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7]基于产量的渭北旱地小麦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J]. 曹寒冰,王朝辉,赵护兵,马小龙,佘旭,张璐,蒲岳建,杨珍珍,吕辉,师渊超,杜明叶.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4)
[8]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J]. 马小龙,佘旭,王朝辉,曹寒冰,何红霞,何刚,王森,黄明,刘璐.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4)
[9]我国主要麦区小麦产量形成对磷素的需求[J]. 车升国,袁亮,李燕婷,林治安,李燕青,赵秉强,沈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4)
[10]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J]. 张灿强,王莉,华春林,金书秦,刘鹏涛. 资源科学. 2016(04)
博士论文
[1]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对长期施用氮磷肥和降水的响应[D]. 戴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我国农田化学氮肥减量与替代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估算[D]. 柴如山.浙江大学 2015
[3]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 白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硕士论文
[1]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D]. 马立珩.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848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2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农户施肥量分级标准与等级划分
我国各主要麦区,农户产量均与生物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图2)。全国小麦产量介于1.1—13.9t·hm-2,均值6.0 t·hm-2,生物量介于3.1—28.4 t·hm-2,平均为13.2 t·hm-2。春麦区,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6.1和13.4 t·hm-2,生物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0.44 t;在低产、偏低、中产、偏高和高产5个产量等级的农户分别占16%、18%、43%、18%和15%。旱作区,产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4.4和10.3 t·hm-2,生物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0.43 t;5个产量等级的农户分别为22%、17%、23%、18%和21%。麦玉区,产量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7.8和16.6 t·hm-2,生物量增加1 t,产量增加0.47 t;产量在各等级的占比分别为11%、23%、32%、23%和12%。稻麦区,产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5和11.5 t·hm-2,生物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0.51 t;产量在各等级分别占17%、16%、32%、20%和14%。可见,我国不同麦区小麦产量波动范围较大,但整体上看,各麦区较高产量的农户基本上占1/3左右,生物量高低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我国主要麦区1 030个农户分析发现(图3),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全国小麦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介于0—591.0、0—517.5和0—315.0 kg·hm-2,平均分别为191.1、112.8和53.4 kg·hm-2。春麦区,农户氮、磷、钾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71.7、108.9和10.6 kg·hm-2,在低于平均施肥量的农户中有11%—21%的产量达到较高水平,高于平均施肥量的农户中有8%—9%的产量处于较低水平。旱作区,氮、磷、钾平均施肥量分别为154.3、111.8和32.6 kg·hm-2,施肥量低于平均值时,有21%—22%的农户产量达较高水平,高于平均值时,有11%—26%的农户产量为较低水平。麦玉区,3种肥料用量均值分别为236.4、128.1、74.0 kg·hm-2,施肥量低于均值的农户中有18%的农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平均值时,有9%—18%的农户产量较低。稻麦区,三种肥料平均用量分别为177.5、77.0、71.8 kg·hm-2,施肥量低于平均时,有12%—17%的农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平均时,有15%—17%的农户产量处于较低水平。图4 我国不同麦区农户小麦产量与0—20 cm土壤养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农户施肥和土壤肥力的黑龙江水稻减肥潜力分析[J]. 彭显龙,王伟,周娜,刘海洋,李鹏飞,刘智蕾,于彩莲.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2)
[2]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J]. 郭俊杰,柴以潇,李玲,高丽敏,谢凯柳,凌宁,郭世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5)
[3]豫北平原典型小麦-玉米轮作高产区节肥潜力分析[J]. 李青松,韩燕来,邓素君,李光辉,张中媛.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0)
[4]中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与产量的关系[J]. 黄倩楠,王朝辉,黄婷苗,侯赛宾,张翔,马清霞,张欣欣.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5]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及节氮潜力[J]. 赵亚南,徐霞,黄玉芳,孙笑梅,叶优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6]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J]. 郭斗斗,黄绍敏,张水清,张珂珂,宋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7]基于产量的渭北旱地小麦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J]. 曹寒冰,王朝辉,赵护兵,马小龙,佘旭,张璐,蒲岳建,杨珍珍,吕辉,师渊超,杜明叶.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4)
[8]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J]. 马小龙,佘旭,王朝辉,曹寒冰,何红霞,何刚,王森,黄明,刘璐.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4)
[9]我国主要麦区小麦产量形成对磷素的需求[J]. 车升国,袁亮,李燕婷,林治安,李燕青,赵秉强,沈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4)
[10]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J]. 张灿强,王莉,华春林,金书秦,刘鹏涛. 资源科学. 2016(04)
博士论文
[1]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对长期施用氮磷肥和降水的响应[D]. 戴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我国农田化学氮肥减量与替代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估算[D]. 柴如山.浙江大学 2015
[3]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 白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硕士论文
[1]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D]. 马立珩.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8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7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