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06 08:51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科学获取土壤可蚀性数据对提升水土流失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和估算模型,借助土壤质地转换方法和ArcGIS软件,研究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类型多,但主要土壤类型有10种,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 3%,水土流失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粗骨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和紫色土,分布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4. 9%;安徽省水土流失区主要类型土壤可蚀性实测值与EPIC模型估算值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线性方程可用于EPIC模型修订;通过验证,分形模型可用于该地区的土壤质地转换;安徽省皖西山地丘陵区、皖南山区及江淮丘陵区的土壤可蚀性值为0. 020~0. 050 t·hm2·h/(MJ·mm·hm2),全省平均K值为0. 036 6 t·hm2·h/(MJ·mm·hm2),该地区水土流失潜在风险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特征


安徽省主要土壤种类分布

土壤可蚀性,安徽省


安徽省主要水土流失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为0.020~0.050 t·hm2·h/(MJ·mm·hm2)。其中:皖西山地丘陵区的土壤可蚀性主要为0.020~0.035 t·hm2·h/(MJ·mm·hm2),该地区土壤主要是粗骨土、棕壤土;皖南山区的土壤可蚀性主要为0.030~0.050 t·hm2·h/(MJ·mm·hm2),该地区土壤主要是红壤、黄红壤;江淮丘陵区的土壤可蚀性主要为0.025~0.030 t·hm2·h/(MJ·mm·hm2),该地区土壤主要是黄褐土。土壤可蚀性值大小反映潜在的水土流失状况,为综合评估安徽省土壤可蚀性平均水平,扣除主要分布于平原与洼地的砂姜黑土和水稻土,利用面积加权法对该省的土壤可蚀性进行计算,得出安徽省土壤可蚀性平均值为0.036 6 t·hm2·h/(MJ·mm·hm2),虽然比黄土高原区[7]、南方红壤区的土壤可蚀性小[20],但比东北黑土区[8]、紫色土区的土壤可蚀性大[7],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潜在风险较大[14]。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红壤区潋水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特征[J]. 杨文利,赵建民,朱平宗,闫靖坤,黄国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3)
[2]基于Hadoop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计算GIS设计与实验[J]. 雷章,岳德鹏,YANG Di,罗志东,许永利,于强.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9)
[3]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J]. 魏慧,赵文武,王晶.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8)
[4]中国南方水稻土酸化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周晓阳,周世伟,徐明岗,Colinet Gilles.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5]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模型适用性分析[J]. 王彬,郑粉莉,王玉玺.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6)
[6]利用分形理论解决不同土粒分级标准间土壤质地资料的转换问题[J]. 郭中领,张科利,董建志,王颖,刘宏远,王维.  地理科学. 2011(10)
[7]红壤坡地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J]. 郑海金,杨洁,喻荣岗,张华明,张龙.  土壤通报. 2010(02)
[8]安徽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J]. 余芬,程先富,赵明松.  人民长江. 2009(09)
[9]中国水土流失基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 李锐.  自然杂志. 2008(01)
[10]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的改良效应及其机制[J]. 詹其厚,袁朝良,张效朴.  土壤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479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79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