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07 12:25
  以油菜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试验,探讨丘陵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在四川南充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免耕覆盖、旋耕还田和秸秆粉碎、整秆还田共4种方式下秸秆腐解率和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分析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后混土还田降解速度最快,可以有效地将秸秆养分释放回土壤中;随着时间的变化,N、P2O5、K2O、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有下降趋势,秸秆粉碎旋耕混耙还田的养分释放率和秸秆腐解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秸秆养分释放规律为K2O最高,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处理的秸秆释放出85%以上的钾素,在大面积生产上钾素肥料施用量应减少,以此提高钾肥利用率。根据秸秆腐解后养分释放情况分析,秸秆粉碎加旋耕还田是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文章来源】:耕作与栽培. 2020,40(0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氮释放率

释放率,秸秆,免耕


由图2可看出,处理2、处理3、处理4表现具有一致性,P2O5释放率呈逐步增加趋势,处理3(秸秆粉碎地表覆盖+免耕整地)P2O5释放率从20%上升到39.6%表现匀速状态,处理2(秸秆粉碎旋耕混耙还田)从取样开始其P2O5释放率平均水平一直处于高位,最终达58.9%,但差异不显著,处理5(秸秆整秆地表覆盖免耕)开始取样时的P2O5释放率最低,为5.6%。2.4 钾释放率

释放率,秸秆,旋耕


由图3可知,处理2、处理3、处理5表现具有一致性,K2O释放率呈现匀速增加趋势,处理4即前茬秸秆整秆地表覆盖+旋耕整地的K2O释放率表现波动状态,前期较慢,60d后由16.3%显著增加到40%,处理2(秸秆粉碎旋耕混耙还田)K2O释放率从取样开始的31.8%逐渐上升到82.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5(秸秆整秆地表覆盖免耕)的K2O释放率最低。2.5 纤维素释放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垦区玉米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研究[J]. 刘少东,汪春,张伟,王汉羊.  农机化研究. 2019(08)
[2]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田平,姜英,孙悦,马梓淇,隋鹏祥,梅楠,齐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1)
[3]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 龚振平,邓乃榛,宋秋来,李中韬.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8)
[4]水旱轮作条件下还田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J]. 黄菲,刘言,李继福,欧阳玲,龙鹏,李新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8)
[5]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曹莹菲,张红,刘克,吕家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6]贵州茶园土壤氮、磷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控[J]. 胡伊然,周雪,莫雪,刘慧龙,易维洁,张钦.  耕作与栽培. 2015(06)
[7]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刘宇庆,刘燕,杨晓东,陈静,李文西.  农学学报. 2014(12)
[8]不同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J]. 张红,吕家珑,曹莹菲,徐温新.  土壤学报. 2014(04)
[9]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J]. 王晟强,郑子成,李廷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6)
[10]水稻秸杆腐解过程溶解性有机质红外光谱研究[J]. 倪文海,刘欢,刘振涛,罗荣,周江敏,陈华林,葛世玫,代静玉.  土壤. 2013(02)

硕士论文
[1]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D]. 田雁飞.安徽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8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