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耕翻稻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07 22:06
<正>长期以来,以旋耕、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犁底层逐步变厚,耕作层逐渐变浅、板结,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犁耕翻作业能有效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土壤的水、肥、气、热比例相互协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犁耕翻稻秸秆还田可以实现耕翻、灭茬、覆盖、旋耕、平整等多工序联合作业,秸秆还田效果好,杂草及病虫被深埋,起到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降低土壤盐碱度的作用,极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蓄
【文章来源】:现代农机. 2019,(0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犁耕翻秸秆还田技术
1.1 犁耕翻技术原理
1.2 犁耕翻稻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1.2.1 土壤水质量分数<25%
1.2.2 25%≤土壤水质量分数≤35%
1.3 作业要求
1.4 机具配备
1.5 其他技术要点
2 扬州市犁耕翻秸秆还田现状
2.1 机具装备情况
2.2 犁耕翻稻秸秆还田开展情况
2.3 存在的问题
2.3.1 农机具配套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2.3.2 秸秆生成量大,机具配置要求高
2.3.3 耕作层变浅,影响粮食生产
2.3.4 秸秆腐熟时间长,农艺技术要求高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相关农机具补贴力度
3.2 强化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
3.3 积极宣传引导
3.4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推广技术[J]. 马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4)
本文编号:3482480
【文章来源】:现代农机. 2019,(0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犁耕翻秸秆还田技术
1.1 犁耕翻技术原理
1.2 犁耕翻稻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1.2.1 土壤水质量分数<25%
1.2.2 25%≤土壤水质量分数≤35%
1.3 作业要求
1.4 机具配备
1.5 其他技术要点
2 扬州市犁耕翻秸秆还田现状
2.1 机具装备情况
2.2 犁耕翻稻秸秆还田开展情况
2.3 存在的问题
2.3.1 农机具配套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2.3.2 秸秆生成量大,机具配置要求高
2.3.3 耕作层变浅,影响粮食生产
2.3.4 秸秆腐熟时间长,农艺技术要求高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相关农机具补贴力度
3.2 强化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
3.3 积极宣传引导
3.4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推广技术[J]. 马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4)
本文编号:3482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8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