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添加碳氮对大豆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2 05:29
  试验设置3因素(秸秆(S)、红糖(T)、氮素(N))、2水平(添加(1)、未添加(0)),共8个处理STN1、STN0、SN1、SN0、TN1、TN0、N1、N0,在室温下进行60d的土壤培养试验,测定各处理在培养时期内的土壤呼吸、微生物量碳、3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速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随之趋于稳定;随培养时间变化,各处理土壤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豆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对3种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有促进作用,其中秸秆+氮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最显著,秸秆+红糖+氮肥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最显著。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47(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添加碳氮对大豆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不同处理土壤呼吸积累量的变化2.2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腐解对不同氮肥水平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 徐欣,王晓军,谢洪宝,周珂,张锦源,陈一民,高洪生,焦晓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
[2]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李秀,韩佳乐,吴文雪,张建国,赵英,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3]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J]. 张丹,付斌,胡万里,翟丽梅,刘宏斌,陈安强,盖霞普,张亦涛,刘剑,王洪媛.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9)
[4]秸秆配施氮肥还田对水稻土酶活性的影响[J]. 王倩倩,尧水红,张斌,岳龙凯,韩亚,张月玲,周璇.  土壤. 2017(01)
[5]作物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及其自身矿化率的提升[J]. 李有兵,把余玲,李硕,田霄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6]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李晓莎,武宁,刘玲,冯宇鹏,徐旭,韩惠芳,宁堂原,李增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6)
[7]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土壤CO2排放与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J]. 秦越,李彬彬,武兰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7)
[8]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郝翔翔,杨春葆,苑亚茹,韩晓增,李禄军,江恒.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5)
[9]不同耕作方式下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J]. 张俊丽,Sikander Khan Tanveer,温晓霞,陈月星,高明博,刘杨,廖允成.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8)
[10]无机氮和葡萄糖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的影响[J]. 于跃跃,赵炳梓.  土壤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490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90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