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生物菌肥对梨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3 06:53
  以梨树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叶面喷施光合菌剂微生物肥和根部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和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叶面喷施不同微生物菌肥对梨果实品质方面有一定提高,3种生物菌肥较对照在单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果实纵径、石细胞含量、纤维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2.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酵抗重茬和VT-100菌剂的土壤中细菌、纤维分解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出现增长现象,其中细菌数量最多,且以细菌中的氨化细菌的数量最多,放线菌居中,纤维分解菌最少;菌肥对土壤中反硝化、氨化、厌氧纤维分解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亚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和好氧纤维分解菌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种菌肥中,菌酵抗重茬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最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效果最显著,VT-100菌剂次之,枯草芽孢杆菌再次之,施用武夷菌的土壤里微生物的数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3.在4种施肥处理中,4种菌肥对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提升作用;VT-100菌剂对测定的几种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对...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菌肥对梨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肥料处理后的果实糖酸含量

VC含量,果实,喷施,滴定酸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滴定酸含量显著大于其余三种处理,金中元与红又亮之间也达到了差水平,红又亮处理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大于丰农 PSB 和对照,丰农 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叶面喷施微生物菌肥对梨果实 VC 含量的影响VC 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其含量是衡量水果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生理 3-3 可以看出:金中元与红又亮处理后果实 VC 含量较对照有一定提B 对果实 VC 含量提高没有明显作用,金中元处理与丰农 PSB 之间显著的水平,而喷施金中元、红又亮与对照之间及喷施红又亮、对照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石细胞,果实,微生物菌肥,可溶性固形物


图 3-4 不同肥料处理后的果实石细胞含量Fig. 3-4 Stone cell conten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treatments面喷施微生物菌肥对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图 3-5 可以看出,叶面喷施三种微生物菌肥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丰农 PSB 和金中元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水平上极显著的高于红又亮和对照,丰农 PSB 与金中元之间,红又间差异不显著。面喷施微生物菌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提高品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种微生物肥对再植苹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陈冲,刘伟,吴岳泰.  山西果树. 2017(01)
[2]微生物肥与复合肥配施对微灌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以及翌年成花坐果的影响[J]. 杨素苗,杜纪壮,徐国良,石海强,尼群周,俎文芳,秦立者.  河北农业科学. 2015(06)
[3]生物肥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孙运杰,马海林,刘方春,孙蕾,王君,刘春生.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4]光合细菌菌剂对黄冠梨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李兴发,黄娟,杨雅婷,周继芬,曾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5]不同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影响的研究[J]. 张东风,刘俊,李敬川.  河北林业科技. 2015(02)
[6]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赵永锋,陈哲,张建嶺.  河南科技. 2014(18)
[7]微生物肥对温室土壤质量及哈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J]. 张丽娟,曲继松,杨冬艳,冯海萍,郭文忠.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1)
[8]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英文)[J]. 夏艳,徐茜,林勇,陈志厚,孔凡玉,张成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01)
[9]光合元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葡萄上的施用效果[J]. 刘小红.  农村科技. 2014(01)
[10]我国微生物肥料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杨泽元,吕德国.  北方果树. 2014(01)

硕士论文
[1]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D]. 段雪娇.东北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3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13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