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对连作土壤与作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02 02:12
  试验以连续单作3年马铃薯为对照,以马铃薯与不同作物间、套作系统,不同间套作条带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受间、套作作物种间关系影响下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变化的关系、间、套作栽培的产量效应,旨在为缓解宁夏南部山区长期单作导致的马铃薯连作障碍,建立科学的间、套作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间、套作模式不同间、套作带比的栽培模式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作栽培中土壤速效养分与单作对照相比迅速下降,间作栽培有效地提高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其增加量可达13.09%。同时间作栽培也有效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群落数、提高了细菌在微生物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了真菌菌落数量与在微生物总群落数中的比例。2、shannon指数、Mclntoch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示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栽培使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均有提高;并且其整体表现为间作栽培>连作马铃薯>单作玉米。其中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栽培对胺类化合物、多聚类化合物的碳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提高,与单作马铃薯对照相比,提高了19.60%、...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3 间、套作调控对连作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土壤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3.1 间、套作栽培对马铃薯土壤养分的影响
    3.2 间、套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3 间、套作栽培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对土壤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4.1 马铃薯/玉米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养分的影响
    4.2 马铃薯/玉米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2.1 马铃薯/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4.2.2 马铃薯/玉米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4.3 马铃薯/玉米对连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马铃薯/玉米对作物产量及产量优势的影响
    4.5 讨论
        4.5.1 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
        4.5.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间的关系
        4.5.3 马铃薯/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4.5.4 马铃薯/玉米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论文发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间作播期和密度对甜瓜/向日葵间作系统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刘斌,谢飞,凌一波,陈年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1)
[2]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J]. 周锋,安曈昕,吴开贤,杨友琼,蒋春和,范志伟,吴伯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6)
[3]草莓连作土壤灭菌与施用有机肥对根际土壤酚酸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田给林,严婷婷,毕艳孟,孙振钧,张潞生.  园艺学报. 2015(10)
[4]施氮对玉米//马铃薯间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硝化势的影响[J]. 覃潇敏,郑毅,汤利,龙光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6)
[5]间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马琨,杨桂丽,马玲,汪春明,魏常慧,代晓华,何文寿.  生态学报. 2016(10)
[6]化学调控和施磷对玉米/花生间作磷吸收利用和间作优势的影响[J]. 焦念元,汪江涛,张均,付国占,李友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7]间作缓解蚕豆连作障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J]. 胡国彬,董坤,董艳,郑毅,汤利,李欣然,刘一鸣.  生态学报. 2016(04)
[8]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J]. 张雷昌,汤利,郑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5)
[9]豆科间作对番茄产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代会会,胡雪峰,曹明阳,杨敏勇,王坚.  土壤学报. 2015(04)
[10]施氮对小麦蚕豆间作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 孙建平,汤利,续勇波,郑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线辣椒/玉米套作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 徐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7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27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