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川西亚高山/高山主要土壤类型养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9:12
  土壤是由生物及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具有集散、转化、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耦合的结果,能为地上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直接影响土壤健康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植被也能够影响土壤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植被演替过程同样能够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演替过程及养分状况。本研究选取川西亚高山/高山生态系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褐土6个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探究近十多年来,经过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开展,现有天然次生.林得到严格保护的措施下,天然次生林恢复效果,定量分析和评价我国川西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资源现状水平和利用状况。首先,对不同土壤类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储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分析,探讨其数量特征、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土壤养分的可获得性及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并在对比《四川土壤》1985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定量认识自1985年至今我国川西北亚高山/高山主要土壤资源恢复状况。其次,通过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特征、酸碱性、可溶性全盐特征,揭示土壤阳离子特征对土壤养分的响应。本研...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川西亚高山/高山主要土壤类型养分特征研究


图1釆样点分布图??Fig.?1?Description?of?sample?point??表i样地基本情况??

剖面图,采样过程,土壤类型,剖面图


图2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图(采样过程拍摄)??Fig.2?The?profileof?typical?soil??.3样品测定方法??土壤SOC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61];?土壤TN采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62];?土壤??采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63],CEC采用乙酸铵交换法凯氏定氮仪蒸馏??[64],pH值使用pH计测定;电导法测定全盐量[65],用电导率表示(us/cm),交换??盐基总量采用乙酸铵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66],测定3次,取其平均。??土壤有机质从?M?(g/kg)?:?FS0M=FS0Cxl.724??土壤盐纖麵(船??阳离子交换量[cmol(+)/kg]??C、N储量的测算??100?cm土层C、N储量S?(g/cm2)采用容重(仙)(g/cm3)、C或N含量C?(%)??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养分元素,类型


图3研究的技术路线??Fig.3?The?technical?route?of?the?study??3结果与分析??3.1?土壤有机碳及大量养分元素特征??3.1.1不同土壤类型SOC、TN和TP含量特征??不同土壤类型SOC平均值差异明显(表2),S1-S6的0-100(^土层土壤50(: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00-122.94、7.88-113.48、17.29-99.65、28.43-193.83、5.18-81.92、??5.79-62.41?g/kg,其中SI、S2、S3、S6显著高于S4、S5?(尸<0.05),但SI、S2、S3、??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丘陵区微地形梯度下草地群落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J]. 汝海丽,张海东,焦峰,郭美丽,薛超玉.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0)
[2]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J].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聂富育,谭波,徐振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4)
[3]不同恢复年限侵蚀红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张秋芳,陈奶寿,陈坦,吕茂奎,杨玉盛,谢锦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2)
[4]会同桢楠人工幼林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特征[J]. 李栎,王光军,周国新,赵月,张艺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2)
[5]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高光谱估算[J]. 李相,丁建丽,侯艳军,邓凯.  冰川冻土. 2015(04)
[6]巨桉混交林不同树种C、N、P化学计量特征[J]. 陈亚梅,刘洋,张健,杨万勤,纪托未.  生态学杂志. 2015(08)
[7]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曹娟,闫文德,项文化,谌小勇,雷丕锋.  林业科学. 2015(07)
[8]松嫩平原盐渍化水田土壤表观电导率空间变异研究[J]. 杨帆,安丰华,王志春,杨洪涛,赵长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5)
[9]川西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特征的影响[J]. 周义贵,郝凯婕,李贤伟,范川,陈栎霖,王谢,王晓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1)
[10]六盘山四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组成及分布特征[J]. 杨丽丽,王彦辉,文仕知,刘延惠,杜敏,郝佳,李振华.  生态学报. 2015(15)

硕士论文
[1]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 陈仕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0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70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