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06 13:09
为明确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辽宁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6年秸秆深还田小区定位试验,秸秆施用量分别为0(CK)、6 000 kg/hm2(T1)、12 000 kg/hm2(T2)、18 000 kg/hm2(T3)、24 000 kg/hm2(T4),将秸秆还入>20~40cm土壤亚表层,利用干筛、湿筛得到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结果表明:秸秆添加与CK比可降低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机械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级,而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mm粒级,与CK处理比秸秆的添加增加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随秸秆还田量增加,MWD值增大;秸秆深还田使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均高于CK,对>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大于0~20 cm土层;秸秆深还田可增加玉米产量,随秸秆还田时间延长,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产量增加存在差异,2016年玉米产量测定结果各处...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2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张迪,姜佰文,梁世鹏,吕思琪,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2]耕作方式与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苏思慧,王美佳,张文可,隋鹏祥,王沣,齐华. 土壤通报. 2018(04)
[3]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王秋菊,焦峰,刘峰,常本超,姜辉,姜宇,米刚,周鑫.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9)
[4]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J]. 袁晶晶,同延安,卢绍辉,袁国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5]秸秆深还对黑土耕层根区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J]. 谭岑,窦森,靳亚双,刘吉宇,田宇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6]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成臣,汪建军,程慧煌,罗亢,曾勇军,石庆华,商庆银. 土壤学报. 2018(01)
[7]添加玉米秸秆对白浆土重组有机碳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 孙元宏,高雪莹,赵兴敏,隋标,王鸿斌,赵兰坡. 土壤学报. 2017(04)
[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9)
[9]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J]. 朱姝,窦森,关松,郭聘. 土壤学报. 2016(01)
[10]长期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的作用[J]. 李景,吴会军,武雪萍,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郑凯,刘志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572511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2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张迪,姜佰文,梁世鹏,吕思琪,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2]耕作方式与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苏思慧,王美佳,张文可,隋鹏祥,王沣,齐华. 土壤通报. 2018(04)
[3]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王秋菊,焦峰,刘峰,常本超,姜辉,姜宇,米刚,周鑫.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9)
[4]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J]. 袁晶晶,同延安,卢绍辉,袁国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5]秸秆深还对黑土耕层根区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J]. 谭岑,窦森,靳亚双,刘吉宇,田宇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6]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成臣,汪建军,程慧煌,罗亢,曾勇军,石庆华,商庆银. 土壤学报. 2018(01)
[7]添加玉米秸秆对白浆土重组有机碳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 孙元宏,高雪莹,赵兴敏,隋标,王鸿斌,赵兰坡. 土壤学报. 2017(04)
[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9)
[9]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J]. 朱姝,窦森,关松,郭聘. 土壤学报. 2016(01)
[10]长期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的作用[J]. 李景,吴会军,武雪萍,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郑凯,刘志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572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7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