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5:25
  本论文为了探讨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对下辽河平原潮棕壤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了长期的定位试验分析,研究了各土壤样品的基本养分水平的变化规律。本论文对裸地、割草地和休闲地三块样地土壤肥力各指标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通过割草地模拟了原始耕田方式,裸地和休闲地模拟了土壤的覆盖从无到有的过程。阐明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植被的生长和植被以及植被根系的保留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和养分的贮存能力。随着年限的改变,土壤肥力演替也在进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总体含量及储量大小均为休闲>割草>裸地。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都表现为上层大于下层。(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20cm表层土壤中的养分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碳、全氮、全磷都有明显差别,休闲地土壤养分含量呈大幅上涨,割草地土壤养分有上升的趋势,而裸地土壤养分略有下降甚至跌至最低值。土壤中的养分如,全钾,pH值等,三块土地差别不明显。割草和休闲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碳氮交替上升,而裸地逐年下降。(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20~40cm下层土壤中...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研究


图3-1可lit得出,整体上,不同±地利用方式下0 ̄20cm±层有机碳差异??

趋势图,有机碳,趋势,方式


年份??国3-1不同±地利用方式0 ̄20〇11±层±壤有机碳变化??从图3-1可lit得出,整体上,不同±地利用方式下0 ̄20cm±层有机碳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休闲>割草>裸地。其中休闲和割草处理随时间增加的趋势明??显,W?2000年为界,前期增加比较缓慢,后期增加比较迅速;对于裸地处理,前??期也有缓慢的增加,后期呈缓慢下降态势,造成如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处??理初期,裸地处理±壤种子库资源仍很丰富,每年裸露出的草芽量仍较多,这些??草芽在破±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根生物量,尽管人为因素去除了草芽,但有时??其下部的根无法去除,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料回田,导致王壤有机质呈缓慢上升??趋势。2000年后,由于10年来保持±壤裸露状态,±壤中的种子库资源几乎??消失殆尽

有机碳含量,势分析,割草,变化趋势


年份??图3-3不同王地利用方式0 ̄20cm±层有机碳含量变化庭势分析??图3-3中显示,割草和休闲处理0 ̄20〇11±层±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可??用指数方程来模拟,体现出前期变化慢后期变化快的特点,其中休闲处理的拟合??程度(民2=0.8973,护?=104.89,f=2.77xl〇-7)要好于割草处理(R2=0.7791,护40.32,??P=2.91xl(T5),但两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裸地处理处于小幅波动状态,它的变??化没有趋势。从拟合方程还可tU得出,休闲处理±壤有机碳增加的速度常数??(0.0363)要高于割草处理(0.0218)。??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荒漠化防治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J]. 张格,赵英铭,段娜,孙非,张瑞.  防护林科技. 2014(07)
[2]中国历史时期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方法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 李士成,何凡能,张学珍.  地理学报. 2014(03)
[3]刈割对华北平原人工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J]. 孙振中,王吉顺,潘国艳,欧阳竹,李发东,程维新.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5)
[4]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农牧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J]. 徐敏云,李培广,谢帆,黄顶,王芳,晏宗明,王堃.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7)
[5]近100年植被破坏侵蚀环境下土壤质量退化过程的定量评价[J]. 郑粉莉,张锋,王彬.  生态学报. 2010(22)
[6]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7]中国酸雨研究现状[J]. 张新民,柴发合,王淑兰,孙新章,韩梅.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5)
[8]黑龙江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分析[J]. 刘鸿雁,赵雨森.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2)
[9]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J]. 杨晓光,刘志娟,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2)
[10]我国不同地区土壤养分的差异及变化趋势[J]. 任意,张淑香,穆兰,田有国,卢昌艾.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06)

博士论文
[1]基于水足迹的区域广义水资源动态协调与控制[D]. 张吉辉.天津大学 2012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潮棕壤营养元素剖面分布研究[D]. 张玉革.沈阳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Matlab的草地沙化预警模型研究[D]. 李潮.宁夏大学 2014
[2]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土壤水分与土壤全碳空间异质性研究[D]. 柳领君.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喀斯特地区土壤质量对植被演替的响应特征研究[D]. 王韵.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4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94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