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氨氧化微生物种类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
发布时间:2022-01-19 21:51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土地转变为农业用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物质循环的影响一直是土壤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硝化作用是土壤氮转化中一个重要的微生物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无机氮的形态,而且关系到硝酸盐的淋溶损失及N2O排放量等,与诸多环境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国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发育有广阔的酸性红壤。目前,有众多关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土壤硝化作用的研究,但是对于该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包括酸性森林和其它农业利用方式)中主导氨氧化过程的微生物种类还知之甚少。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氨氧化微生物种类的影响及水分驱动因子,对于深入认识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硝化过程的机理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结果能够为制定红壤地区氮素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采集了江西省鹰潭市旱地(U)、水田(P)和针叶林(F)三种利用方式的土壤,运用选择性抑制技术,结合同位素稀释法和乙炔抑制技术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抑制剂对自养和异养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养硝化作用在农业土壤(旱地土壤和水稻土)的硝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异养硝化作用则在酸...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氮循环的主要微生物过程(贺纪正和张丽梅,2013;?Francis?etal.,2007)??Fig.?1.1?Schematic?processes?of?global?nitrogen?cycle?driven?by?micro-organisms??
图1.3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图2.1第二章培养实验设计??Fig?2.1?The?experimental?procedure?of?Chapter?II??2.2.4数据分析??本研究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0VA)评估不同处理间的显著性差异,使用Origin?8.0进行作图。??2.3结果与分析??2.3.1?土壤性质??实验的数据表明,三个土壤均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其中林地土壤的??pH值最低,C/N比最高。水稻土的有机氮和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林地土壤的无机氮以NH4+为主,而N03_主导两个农业土壤中的无机氮。??表2.?]?土壤理化性质??Tab.?2.1?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Soils?? ̄"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蔬菜田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J]. 周志成,罗葵,唐前君,荣湘民,刘强,何飞飞. 中国蔬菜. 2015(07)
[2]模拟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J]. 刘若萱,张丽梅,白刃,贺纪正. 土壤学报. 2015(02)
[3]淹水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演替特征[J]. 宋亚珩,王媛媛,李占明,王保莉,曲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5)
[4]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 生态学报. 2013(24)
[5]中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10年回顾[J]. 宋长青,吴金水,陆雅海,沈其荣,贺纪正,黄巧云,贾仲君,冷疏影,朱永官. 地球科学进展. 2013(10)
[6]SIR方法研究真菌、细菌对森林土壤N2O贡献量的进展[J]. 章伟.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3(05)
[7]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J]. 贺纪正,张丽梅.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1)
[8]一个新的古菌类群——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J]. 张丽梅,贺纪正. 微生物学报. 2012(04)
[9]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原理与应用[J].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2011(12)
[10]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J]. 杨莉琳,毛任钊,刘俊杰,刘小京. 环境科学. 2011(11)
博士论文
[1]典型生境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 刘帅.浙江大学 2015
[2]不同作物与施肥对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 李晓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
[3]我国亚热带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D]. 韩成.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D]. 韩文炎.浙江大学 2012
[5]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国东南部红壤微生物特性及氮转化作用的影响[D]. 于涌杰.南京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黄泥田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影响[D]. 景晓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亚热带四种主要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D]. 刘卜榕.浙江农林大学 2012
[3]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条件的响应[D]. 张彩霞.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D]. 王英.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7622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氮循环的主要微生物过程(贺纪正和张丽梅,2013;?Francis?etal.,2007)??Fig.?1.1?Schematic?processes?of?global?nitrogen?cycle?driven?by?micro-organisms??
图1.3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图2.1第二章培养实验设计??Fig?2.1?The?experimental?procedure?of?Chapter?II??2.2.4数据分析??本研究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0VA)评估不同处理间的显著性差异,使用Origin?8.0进行作图。??2.3结果与分析??2.3.1?土壤性质??实验的数据表明,三个土壤均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其中林地土壤的??pH值最低,C/N比最高。水稻土的有机氮和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林地土壤的无机氮以NH4+为主,而N03_主导两个农业土壤中的无机氮。??表2.?]?土壤理化性质??Tab.?2.1?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Soils?? ̄"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蔬菜田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J]. 周志成,罗葵,唐前君,荣湘民,刘强,何飞飞. 中国蔬菜. 2015(07)
[2]模拟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J]. 刘若萱,张丽梅,白刃,贺纪正. 土壤学报. 2015(02)
[3]淹水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演替特征[J]. 宋亚珩,王媛媛,李占明,王保莉,曲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5)
[4]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 生态学报. 2013(24)
[5]中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10年回顾[J]. 宋长青,吴金水,陆雅海,沈其荣,贺纪正,黄巧云,贾仲君,冷疏影,朱永官. 地球科学进展. 2013(10)
[6]SIR方法研究真菌、细菌对森林土壤N2O贡献量的进展[J]. 章伟.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3(05)
[7]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J]. 贺纪正,张丽梅.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1)
[8]一个新的古菌类群——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J]. 张丽梅,贺纪正. 微生物学报. 2012(04)
[9]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原理与应用[J].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2011(12)
[10]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J]. 杨莉琳,毛任钊,刘俊杰,刘小京. 环境科学. 2011(11)
博士论文
[1]典型生境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 刘帅.浙江大学 2015
[2]不同作物与施肥对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 李晓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
[3]我国亚热带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D]. 韩成.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D]. 韩文炎.浙江大学 2012
[5]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国东南部红壤微生物特性及氮转化作用的影响[D]. 于涌杰.南京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黄泥田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影响[D]. 景晓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亚热带四种主要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D]. 刘卜榕.浙江农林大学 2012
[3]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条件的响应[D]. 张彩霞.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D]. 王英.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9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