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烟草根际生态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8:42
为了了解福建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烟草不同生长期根际效应,本文对采集自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烟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样品的养分和和微生物数量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而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不同烟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在烟草不同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同时,从植烟土壤样品中筛选土著功能菌群——解磷菌,对解磷能力良好的菌株进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采自南平、三明和龙岩烟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样品的pH值总体偏酸,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属于缺、极缺水平。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从南平、三明、龙岩烟区土壤样品中检测到15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检测土壤样品中为优势菌门。通过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表明,土壤样品中,壤土细菌多样性高于砂壤土,黏土最低。土壤理化性状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强弱依次为:有机质>全磷...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宁化壤土部分ARDRA酶切图谱
壤土、宁化砂壤土、邵武黏土、邵武壤土、永定砂壤土、邵武砂土和永定壤土为一类,该类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为主。图3-3 土壤样品聚类分析Fig. 3-3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of soil samples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烟草根际生态效应研究4.3.2 烟草不同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4.3.2.1 烟草不同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土壤细菌类群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对土壤养分的转化,有机质的分解都有重要作用[60]。对邵武烟区烟草不同生长期(还苗期、团棵期、旺长期、下半部成熟期、上半部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由图 4-1(a)、图 4-1(c)可以看出,根际土壤细菌数量集中在旺长期和下半部成熟期最高,之后下降或趋于稳定。由图 4-1(b)、(d)可以看出,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J]. 曹容,张金池,司登宇,李美芹,刘胜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14(06)
[2]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J]. 李琬,刘淼,张必弦,赵宏亮,王永力,刘明,谭贺,许显滨.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4)
[3]土壤有机磷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J]. 孙薇,谷洁,李玉娣,钱勋,王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4]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非培养放线菌多样性[J]. 冯鸽,许姗姗,王超,严立恩,张璇,李静.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9)
[5]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典型相关分析[J]. 殷全玉,王岩,郭夏丽,赵铭钦. 中国烟草科学. 2013(04)
[6]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思考[J]. 贺纪正,李晶,郑袁明. 生物多样性. 2013(04)
[7]两种船用防污涂层实海挂片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 栾鑫,段继周,陈永伟,池振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3)
[8]湘南地区烟稻轮作和不同年限烟薯套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杨贤海,齐绍武,赵世浩,蒋奇晋. 作物研究. 2013(01)
[9]土壤类型对烟田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J]. 许汝冰,李进平,孔文,李长影,郭佳,胡功军,陈良存,李晓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1)
[10]烤烟轮作与连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比较[J]. 段玉琪,晋艳,陈泽斌,夏振远,杨宇虹,徐照丽. 中国烟草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成熟期烟草根际效应研究[D]. 李小林.四川农业大学 2013
[2]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 梁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3]胶州湾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菌群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 刘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4]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 rDNA多样性研究[D]. 阎冰.华中农业大学 2007
[5]中国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D]. 张振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连作生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 陈政.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D]. 王文铜.山东农业大学 2012
[3]典型浓香型烟区植烟土壤微生物微生态环境研究[D]. 王川.河南农业大学 2012
[4]土壤质地对烤烟产质量及其风格特征的影响[D]. 陈岚凤.福建农林大学 2012
[5]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解磷机理的研究[D]. 伊鋆.大连理工大学 2011
[6]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根际微生物组成、生物量及其酶活性研究[D]. 赵官成.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曼地亚红豆杉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 淡静雅.陕西师范大学 2011
[8]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D]. 刘洪华.河南农业大学 2011
[9]东平湖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D]. 宋洪宁.山东农业大学 2010
[10]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D]. 朱培淼.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3996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宁化壤土部分ARDRA酶切图谱
壤土、宁化砂壤土、邵武黏土、邵武壤土、永定砂壤土、邵武砂土和永定壤土为一类,该类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为主。图3-3 土壤样品聚类分析Fig. 3-3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of soil samples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烟草根际生态效应研究4.3.2 烟草不同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4.3.2.1 烟草不同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土壤细菌类群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对土壤养分的转化,有机质的分解都有重要作用[60]。对邵武烟区烟草不同生长期(还苗期、团棵期、旺长期、下半部成熟期、上半部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由图 4-1(a)、图 4-1(c)可以看出,根际土壤细菌数量集中在旺长期和下半部成熟期最高,之后下降或趋于稳定。由图 4-1(b)、(d)可以看出,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J]. 曹容,张金池,司登宇,李美芹,刘胜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14(06)
[2]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J]. 李琬,刘淼,张必弦,赵宏亮,王永力,刘明,谭贺,许显滨.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4)
[3]土壤有机磷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J]. 孙薇,谷洁,李玉娣,钱勋,王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4]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非培养放线菌多样性[J]. 冯鸽,许姗姗,王超,严立恩,张璇,李静.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9)
[5]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典型相关分析[J]. 殷全玉,王岩,郭夏丽,赵铭钦. 中国烟草科学. 2013(04)
[6]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思考[J]. 贺纪正,李晶,郑袁明. 生物多样性. 2013(04)
[7]两种船用防污涂层实海挂片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 栾鑫,段继周,陈永伟,池振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3)
[8]湘南地区烟稻轮作和不同年限烟薯套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杨贤海,齐绍武,赵世浩,蒋奇晋. 作物研究. 2013(01)
[9]土壤类型对烟田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J]. 许汝冰,李进平,孔文,李长影,郭佳,胡功军,陈良存,李晓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1)
[10]烤烟轮作与连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比较[J]. 段玉琪,晋艳,陈泽斌,夏振远,杨宇虹,徐照丽. 中国烟草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成熟期烟草根际效应研究[D]. 李小林.四川农业大学 2013
[2]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 梁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3]胶州湾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菌群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 刘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4]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 rDNA多样性研究[D]. 阎冰.华中农业大学 2007
[5]中国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D]. 张振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连作生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 陈政.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D]. 王文铜.山东农业大学 2012
[3]典型浓香型烟区植烟土壤微生物微生态环境研究[D]. 王川.河南农业大学 2012
[4]土壤质地对烤烟产质量及其风格特征的影响[D]. 陈岚凤.福建农林大学 2012
[5]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解磷机理的研究[D]. 伊鋆.大连理工大学 2011
[6]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根际微生物组成、生物量及其酶活性研究[D]. 赵官成.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曼地亚红豆杉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 淡静雅.陕西师范大学 2011
[8]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D]. 刘洪华.河南农业大学 2011
[9]东平湖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D]. 宋洪宁.山东农业大学 2010
[10]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D]. 朱培淼.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3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0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