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强度对淮北土石山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6 16:02
为更好地揭示土壤侵蚀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选取大吴山小流域为研究区,以4种土地利用下的土壤团聚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侵蚀强度下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的粒径组成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团聚体主要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其比例均>70%,与同类报道相比偏低,说明该区土壤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工作需进一步开展。(2)随侵蚀强度增加,>2 mm团聚体含量有降低的趋势,<0.106 mm则刚好相反,0.5~0.25 mm和1~0.5 mm团聚体含量明显变化,说明侵蚀过程倾向于破坏大团聚体,增加微团聚体百分含量,其中0.5 mm对侵蚀强度转变响应敏感。(3)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R0.25,MWD与侵蚀强度呈负相关,D值呈正相关,且严重侵蚀条件下,MWD和R0.25均为最小值,D值达到最大,说明严重侵蚀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4)同种侵蚀强度下,相较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式,林地的R0.25和MWD值较高,D值较小,说明林地结构较好,有利于团聚体的积累,稳定性高。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19,2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资料收集
1.3 试验设计
1.4 指标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团聚体分布特征
2.2 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2.2.1 大团聚体含量
2.2.2 平均质量直径
2.2.3 分形维数
2.3 侵蚀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渗透性的区域变化规律及因子分析[J]. 丁海晶,姜姜,张金池.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2]垄作方式对薄层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 何超,王磊,郑粉莉,何煦,富涵.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3]鸡粪与化肥配施对饲用小黑麦/玉米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蔺芳,邢晶鑫,任思敏,张家洋.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4]凤阳山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研究[J]. 赵友朋,孟苗婧,张金池,马洁怡,刘胜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J]. 陈佩岩,马岚,薛孟君,梅雪梅,张栋,孙一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8)
[6]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的关系[J]. 赵友朋,孟苗婧,张金池,马洁怡,刘胜龙.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4)
[7]紫色土区植物篱篱前淤积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研究[J]. 王润泽,谌芸,李铁,何丙辉,向明辉,陈鑫,唐菡,周涛,刘枭宏.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8]兰州窦家山典型坡面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及抗蚀性相关关系研究[J]. 高鑫宇,曾献奎,吴吉春,苏辉东,杜东东,张兆丰,金晓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1)
[9]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试验研究[J]. 姜义亮,郑粉莉,温磊磊,沈海鸥,易祎. 生态学报. 2017(24)
[10]自然降雨条件下结皮层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研究[J]. 胡波,王玉杰,王彬,王云琦,刘春霞,王晨沣.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典型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素与动力学机理研究[D]. 李桂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硕士论文
[1]降雨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矿化的影响[D]. 刘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沂蒙山区沂源县土壤可蚀性因子(K)研究[D]. 邹丛荣.南京林业大学 2017
[3]淮北土石山区低山漫岗土壤可蚀性研究及应用[D]. 唐鹏.南京林业大学 2017
[4]基于分形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及其与可蚀性的关系[D]. 徐灿.长江科学院 2015
[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与有机质和铁铝氧化物的关系[D]. 陈山.华中农业大学 2012
[6]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迁移和养分流失的影响因素研究[D]. 卢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0773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19,2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资料收集
1.3 试验设计
1.4 指标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团聚体分布特征
2.2 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2.2.1 大团聚体含量
2.2.2 平均质量直径
2.2.3 分形维数
2.3 侵蚀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渗透性的区域变化规律及因子分析[J]. 丁海晶,姜姜,张金池.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2]垄作方式对薄层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 何超,王磊,郑粉莉,何煦,富涵.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3]鸡粪与化肥配施对饲用小黑麦/玉米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蔺芳,邢晶鑫,任思敏,张家洋.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4]凤阳山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研究[J]. 赵友朋,孟苗婧,张金池,马洁怡,刘胜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J]. 陈佩岩,马岚,薛孟君,梅雪梅,张栋,孙一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8)
[6]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的关系[J]. 赵友朋,孟苗婧,张金池,马洁怡,刘胜龙.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4)
[7]紫色土区植物篱篱前淤积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研究[J]. 王润泽,谌芸,李铁,何丙辉,向明辉,陈鑫,唐菡,周涛,刘枭宏.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8]兰州窦家山典型坡面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及抗蚀性相关关系研究[J]. 高鑫宇,曾献奎,吴吉春,苏辉东,杜东东,张兆丰,金晓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1)
[9]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试验研究[J]. 姜义亮,郑粉莉,温磊磊,沈海鸥,易祎. 生态学报. 2017(24)
[10]自然降雨条件下结皮层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研究[J]. 胡波,王玉杰,王彬,王云琦,刘春霞,王晨沣.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典型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素与动力学机理研究[D]. 李桂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硕士论文
[1]降雨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矿化的影响[D]. 刘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沂蒙山区沂源县土壤可蚀性因子(K)研究[D]. 邹丛荣.南京林业大学 2017
[3]淮北土石山区低山漫岗土壤可蚀性研究及应用[D]. 唐鹏.南京林业大学 2017
[4]基于分形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及其与可蚀性的关系[D]. 徐灿.长江科学院 2015
[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与有机质和铁铝氧化物的关系[D]. 陈山.华中农业大学 2012
[6]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迁移和养分流失的影响因素研究[D]. 卢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0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1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