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不同两熟轮作模式下土壤-作物系统的Fe、Mn周年变化

发布时间:2022-01-27 04:11
  为探讨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作物系统内Fe、Mn含量变化,为基于轮作模式的土壤-作物系统中Fe、Mn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采用根箱试验方法,设置了小麦-玉米(W-M)、小麦-大豆(W-B)、小麦-花生(W-P)和小麦-甘薯(W-S)4种轮作模式,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处理土壤与作物体内Fe、Mn含量,计算作物地上部Fe、Mn累积量和成熟期Fe、Mn富集系数。结果表明,W-M、W-B模式下小麦和夏季作物地上部Fe、Mn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而W-P模式小麦地上部分Fe含量则逐渐递减;W-P模式夏季作物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W-S模式小麦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但是夏季作物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在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中Fe、Mn含量均逐渐减少;在0~20、20~50 cm土层深度,W-M模式在2018年10月Fe、Mn含量均最高,在50~80 cm土层深度,W-B、W-S模式在2018年10月Fe、Mn含量较...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20,4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不同两熟轮作模式下土壤-作物系统的Fe、Mn周年变化


不同轮作模式下不同生育时期作物体内的Fe含量

模式图,土层,模式,生育时期


不同轮作模式下不同土层深度Fe含量的变化

含量变化图,含量变化,土层,模式


50~80 cm土层,2018年5月,Mn的含量变化表现为W-M>W-S>W-B>W-P;2018年10月,W-B的含量最高,W-M模式含量最低。2.4 成熟期不同轮作模式下不同作物表层土壤中Fe、Mn富集系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远志养分吸收规律及其与药效成分积累的关系[J]. 张洁,张莹,贾小云,孙宝旭,张瑞瑞,马存根,梁建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2]粳稻种质资源籽粒锌、铁含量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J]. 杨治伟,刘晓刚,田玲,马嘉欣,田颖,马钰,田蕾,张银霞,杨淑琴,李培富.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3)
[3]水旱轮作条件下花生品种筛选及土壤特性变化分析[J]. 高忠奎,蒋菁,唐秀梅,刘菁,钟瑞春,韩柱强,熊发前,黄志鹏,吴海宁,李战,贺梁琼,唐荣华.  南方农业学报. 2018(12)
[4]贵州黄壤“烟—蒜—稻—菜—烟”轮作制适宜氮钾运筹方式研究[J]. 肖厚军,魏全全,赵欢,周开芳,张萌,左明玉,敖明,苟世新,邵代兴.  南方农业学报. 2018(10)
[5]施氮水平对河套灌区套作小麦-玉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研究[J]. 符鲜,杨树青,刘德平,刘月.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9)
[6]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J]. 杨云马,孙彦铭,贾良良,贾树龙,孟春香.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8)
[7]豫西地区苹果园铁元素营养缺乏症及矫正技术[J]. 高九思,周吉生.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8(03)
[8]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分析[J]. 张小琴,赵华富,姜艳艳,杨婷,周国兰,周顺珍,王家伦.  热带作物学报. 2017(12)
[9]不同耕作方式对陇中旱农区春小麦和豌豆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张明君,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任金虎.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10]微咸水灌溉方式对不同生育期设施番茄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李娟,田萍,李建设,高艳明,任慧,曹少娜.  华北农学报. 2017(02)

硕士论文
[1]赣南脐橙果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D]. 卢映琼.赣南师范学院 2015
[2]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对土壤锌、铜、锰、铁化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 魏孝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3]模拟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间作小麦对花生铁营养的改善作用[D]. 郭桂英.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1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11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