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耕作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2-19 01:29
文章从"对分课堂"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针对当前高校耕作学课堂存在的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耕作学教学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转变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讲授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
【文章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耕作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对分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序
二、“对分课堂”在耕作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1. 教学计划修订:
2. 课堂分组:
3. 课堂讲解:
4. 课后作业:
5. 隔堂讨论:
6. 学生认可:
(二)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
2. 讨论评价:
3. 出勤率:
4. 实验评价:
5. 期末考试成绩:
(三)实践效果
三、耕作学实践“对分课堂”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分课堂”在提升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 郭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Z2)
[2]“对分课堂”:基于动机与认知理论的探究[J]. 赵梦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01)
[3]多维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 杨青杰,吴建慧.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7(11)
[4]对分课堂学习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J]. 董平,郭晓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6)
[5]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郭树荣.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3)
[6]加强“高级农作学”教学改革 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J]. 汤秋香,徐文修,李大平,唐江华.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2)
[7]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张学新. 复旦教育论坛. 2014(05)
本文编号:3631937
【文章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耕作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对分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序
二、“对分课堂”在耕作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1. 教学计划修订:
2. 课堂分组:
3. 课堂讲解:
4. 课后作业:
5. 隔堂讨论:
6. 学生认可:
(二)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
2. 讨论评价:
3. 出勤率:
4. 实验评价:
5. 期末考试成绩:
(三)实践效果
三、耕作学实践“对分课堂”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分课堂”在提升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 郭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Z2)
[2]“对分课堂”:基于动机与认知理论的探究[J]. 赵梦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01)
[3]多维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 杨青杰,吴建慧.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7(11)
[4]对分课堂学习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J]. 董平,郭晓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6)
[5]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郭树荣.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3)
[6]加强“高级农作学”教学改革 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J]. 汤秋香,徐文修,李大平,唐江华.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2)
[7]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张学新. 复旦教育论坛. 2014(05)
本文编号:363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3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