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钾素形态对长期定位施肥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02-20 08:26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钾素形态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田间试验小区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处理分为3类:单施化肥、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结果表明,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除NP+S2.5)和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相比不施肥(CK)处理全钾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S5.0、N+S5.0、NPK+S5.0处理增加效果显著,单施化肥处理相比CK处理全钾含量变化不一致,其中N、NP处理较CK处理全钾含量有所降低,K和NPK处理较CK处理显著增加。缓效钾含量在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的影响下其含量增加效果显著,其中K+S5.0处理缓效钾含量增加最多。矿物钾是土壤中相对稳定的钾素,长期施肥对黑土中矿物钾含量的变化影响并不大。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和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相比CK处理速效钾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以NPK+S2.5、K+S5.0、NPK+S5.0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长期施肥对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影响都以K+S5.0处理增加最多。黑土中的矿物钾约占全钾的90%~98%,矿物钾占全钾的比例最高,水溶性钾占全钾...
【文章来源】:华北农学报. 2019,3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分析测试方法
1.3.1 土壤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1.3.2 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施肥对黑土全钾含量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黑土缓效钾含量的影响
2.3 长期施肥对黑土矿物钾及速效钾等含量变化的影响
2.4 长期施肥对黑土中不同形态钾的占全钾比例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钾素利用及盈亏的影响[J]. 花可可,王道中,郭志彬,李丛丛. 土壤学报. 2017(04)
[2]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氮素矿化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南镇武,梁斌,刘树堂.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3]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影响[J].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4]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效应研究进展[J]. 姜超强,郑青松,祖朝龙. 生态学杂志. 2015(04)
[5]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钾素演变的影响[J]. 温立玉,宋祥云,刘树堂,王飞,宋增强. 华北农学报. 2014(02)
[6]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钾素吸收及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J].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1)
[7]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和紫色土钾素容量和强度关系的影响[J]. 张会民,徐明岗,吕家珑,石孝均,陈义. 土壤学报. 2009(04)
[8]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化学研究进展[J]. 张会民,吕家珑,李菊梅,徐明岗,刘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9]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耕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吕海艳,李楠. 吉林农业科学. 2006(05)
[10]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钾素垂直分布状况的影响[J]. 刘红霞,韩晓日,付时丰,战秀梅,金柏年,宗昊. 土壤通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D]. 樊耀.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谭福雷.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D]. 朱向东.山西大学 2014
[4]长期施肥及不同pH下红壤钾素有效性研究[D]. 岳龙凯.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634655
【文章来源】:华北农学报. 2019,3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分析测试方法
1.3.1 土壤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1.3.2 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施肥对黑土全钾含量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黑土缓效钾含量的影响
2.3 长期施肥对黑土矿物钾及速效钾等含量变化的影响
2.4 长期施肥对黑土中不同形态钾的占全钾比例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钾素利用及盈亏的影响[J]. 花可可,王道中,郭志彬,李丛丛. 土壤学报. 2017(04)
[2]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氮素矿化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南镇武,梁斌,刘树堂.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3]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影响[J].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4]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效应研究进展[J]. 姜超强,郑青松,祖朝龙. 生态学杂志. 2015(04)
[5]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钾素演变的影响[J]. 温立玉,宋祥云,刘树堂,王飞,宋增强. 华北农学报. 2014(02)
[6]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钾素吸收及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J].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1)
[7]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和紫色土钾素容量和强度关系的影响[J]. 张会民,徐明岗,吕家珑,石孝均,陈义. 土壤学报. 2009(04)
[8]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化学研究进展[J]. 张会民,吕家珑,李菊梅,徐明岗,刘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9]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耕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吕海艳,李楠. 吉林农业科学. 2006(05)
[10]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钾素垂直分布状况的影响[J]. 刘红霞,韩晓日,付时丰,战秀梅,金柏年,宗昊. 土壤通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D]. 樊耀.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谭福雷.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D]. 朱向东.山西大学 2014
[4]长期施肥及不同pH下红壤钾素有效性研究[D]. 岳龙凯.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634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3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