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富硒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
发布时间:2022-02-24 12:16
北京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些年研究成果表明局部地区土壤达到富硒水平,掌握该区富硒分布特征对于开展北京地区的富硒环境研究和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1615km2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297件表层土壤、25组玉米及对应根系土壤和15件岩石中Se等地球化学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土壤和农作物中硒含量特征、富硒成因来源以及土壤硒与碳铁磷等其他元素的关系,评价富硒土地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区间为0.055~0.465mg/kg,背景值为0.257mg/kg,呈现富硒特征,厘定出360.4km2富硒土地资源。当地种植的玉米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028~0.70mg/kg,几何均值为0.20mg/kg,80%的玉米样本为富硒农产品,且土壤富硒与作物富硒空间分布一致,指示土壤硒是作物体内硒的重要供给来源。研究认为,地质背景和成土母质是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分布的主控因素,河流相沉积的暗色岩系是重要的土壤硒来源。富硒土地整体...
【文章来源】:岩矿测试. 2019,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采集
2.2 实验方法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与讨论
3.1 土壤硒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3.2 土壤硒与碳氮铁磷等元素的关系
3.3 农作物富硒特征
3.4 土壤硒来源分析
3.4.1 不同岩石类型硒的分布
3.4.2 不同成土母质硒的分布
3.5 富硒土地的安全性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普宁市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蒋慧豪,罗杰,蔡立梅,穆桂珍,唐翠华,王秋爽,王硕,孙蓉蓉. 现代地质. 2019(01)
[2]恩施典型富硒区土壤硒与其他元素组合特征及来源分析[J]. 余涛,杨忠芳,王锐,曾庆良,侯宛苓. 土壤. 2018(06)
[3]广东省揭西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王秋爽,罗杰,蔡立梅,穆桂珍,王涵植,蒋慧豪,王硕,何明皇. 土壤. 2018(06)
[4]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陈锦平,刘永贤,潘丽萍,吴天生,杨彬,邢颖,廖青,梁潘霞,江泽普. 土壤. 2018(06)
[5]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吴俊. 中国地质. 2018(06)
[6]恩施州宣恩地区富硒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邹辉,王卉,段碧辉,王天一,潘飞.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04)
[7]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江西丰城为例[J]. 韩笑,周越,吴文良,孟凡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6)
[8]磷和不同价态硒对小麦硒吸收转运的影响[J]. 王鹏,侯振安,冶军,张栋,安军妹.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1)
[9]四川省屏山县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J]. 刘晓波,张华,金立新,徐洲,李素丹. 环境化学. 2017(10)
[10]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进展[J]. 李海蓉,杨林生,谭见安,王五一,侯少范,李永华,虞江萍,韦炳干.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5)
博士论文
[1]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D]. 田欢.中国地质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硫水平对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影响[D]. 沈方科.广西大学 2017
[2]磷—硒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硒吸附行为及有效性的影响[D]. 严佳.南京农业大学 2014
[3]开阳县硒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研究[D]. 李春生.贵州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42709
【文章来源】:岩矿测试. 2019,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采集
2.2 实验方法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与讨论
3.1 土壤硒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3.2 土壤硒与碳氮铁磷等元素的关系
3.3 农作物富硒特征
3.4 土壤硒来源分析
3.4.1 不同岩石类型硒的分布
3.4.2 不同成土母质硒的分布
3.5 富硒土地的安全性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普宁市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蒋慧豪,罗杰,蔡立梅,穆桂珍,唐翠华,王秋爽,王硕,孙蓉蓉. 现代地质. 2019(01)
[2]恩施典型富硒区土壤硒与其他元素组合特征及来源分析[J]. 余涛,杨忠芳,王锐,曾庆良,侯宛苓. 土壤. 2018(06)
[3]广东省揭西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王秋爽,罗杰,蔡立梅,穆桂珍,王涵植,蒋慧豪,王硕,何明皇. 土壤. 2018(06)
[4]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陈锦平,刘永贤,潘丽萍,吴天生,杨彬,邢颖,廖青,梁潘霞,江泽普. 土壤. 2018(06)
[5]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吴俊. 中国地质. 2018(06)
[6]恩施州宣恩地区富硒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邹辉,王卉,段碧辉,王天一,潘飞.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04)
[7]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江西丰城为例[J]. 韩笑,周越,吴文良,孟凡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6)
[8]磷和不同价态硒对小麦硒吸收转运的影响[J]. 王鹏,侯振安,冶军,张栋,安军妹.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1)
[9]四川省屏山县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J]. 刘晓波,张华,金立新,徐洲,李素丹. 环境化学. 2017(10)
[10]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进展[J]. 李海蓉,杨林生,谭见安,王五一,侯少范,李永华,虞江萍,韦炳干.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5)
博士论文
[1]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D]. 田欢.中国地质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硫水平对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影响[D]. 沈方科.广西大学 2017
[2]磷—硒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硒吸附行为及有效性的影响[D]. 严佳.南京农业大学 2014
[3]开阳县硒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研究[D]. 李春生.贵州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42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4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