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周年磷钾养分及其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4 14:49
  水旱轮作模式作为我国采用的较为广泛的轮作模式,其沿用历史悠久。合理的水旱轮作模式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养分积累,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我国现阶段对单个水旱轮作模式,如油-稻、麦-稻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两种极两种以上水旱轮作模式放在同一条件下研究的较少。本研究立足土壤磷和钾,对西南地区五种常见水旱轮作模式(蚕豆-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大蒜-水稻、小麦-水稻)下的土壤养分周年的变化情况,以及水旱两季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寻求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周年内的土壤的养分积累特点和产出差异,为合理安排生产和施肥提供理论支撑。本试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旱季种植大蒜、蚕豆的轮作方式能显著提高后季水稻的产量。周年试验后,前季种植大蒜和蚕豆,对后季水稻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产生积极影响,产量相对最高,分别达到9374kg/ha、9531 kg/ha。前季种植小麦和马铃薯的小区水稻产量居中,分别达到8920 kg/ha、8932kg/ha。油菜的前季种植油菜的小区水稻产量最低,仅有8688 kg/ha。因此,豆-稻、蒜-稻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比油-稻模式水稻产量高。2.周...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水旱轮作概况
    1.2 水旱轮作与上壤肥力
        1.2.1 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
        1.2.2 水旱轮作系统的养分利用
    1.3 水旱轮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1.3.1 水旱轮作的经济效益
        1.3.2 水旱轮作的社会效益
        1.3.3 水旱轮作的生态效益
    1.4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上壤养分的利用和转化
        1.4.1 麦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利用
        1.4.2 油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利用
        1.4.3 薯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利用
        1.4.4 蒜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利用
        1.4.5 豆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利用
2 研究背景、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3.2 试验设计
    3.3 上样采集时间及方法
        3.3.1 取样时间
        3.3.2 取样方法
    3.4 测定方法
        3.4.1 土样和植株样测定方法
        3.4.2 产量测定
    3.5 数据处理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施肥后土壤磷钾含量动态变化
        4.1.1 施肥后土壤全磷含量动态变化
        4.1.2 施肥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动态变化
        4.1.3 施肥后土壤全钾含量动态变化
        4.1.4 施肥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动态变化
    4.2 旱季作物生长周期上壤磷钾动态变化规律
        4.2.1 旱季作物生长周期土壤全磷动态变化
        4.2.2 旱季作物生长周期土壤速效磷动态变化
        4.2.3 旱季作物生长周期土壤全钾动态变化
        4.2.4 旱季作物生长周期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
    4.3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稻季上壤磷钾含量动态变化差异
        4.3.1 稻季土壤全磷动态变化差异
        4.3.2 稻季土壤速效磷动态变化差异
        4.3.3 稻季土壤全钾动态变化差异
        4.3.4 稻季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差异
    4.4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磷钾周年利用差异
        4.4.1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旱季和水稻季对磷素吸收利用效率
        4.4.2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磷素周年利用率
        4.4.3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旱季和水稻季对钾素吸收利用效率
        4.4.4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钾素周年利用率
        4.4.5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周年土壤磷钾变化
    4.5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周年产量差异
        4.5.1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5.2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周年产出差异
5 讨论
    5.1 不同轮作系统的磷钾养分平衡
    5.2 不同轮作系统产出比较
    5.3 不同轮作系统的磷钾利用效率差异
参考文献
致谢感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丘陵区稻茬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与耕制变化的效益分析[J]. 邱祥荣,李孝东,张大学,吕世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5(08)
[2]高原水旱轮作区养分管理研究与实践[J]. 郭玉蓉,潘艳华,王应学,朱红业,刘树芳.  农业与技术. 2015(09)
[3]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J].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4]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施对蚕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韩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5]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刘禹池,曾祥忠,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陈道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6)
[6]洋县朱鹮保护区水稻大蒜轮作高效模式应用研究[J]. 杨志宏,张钊,李永庆.  植物医生. 2014(06)
[7]油-稻轮作制中供氮水平对作物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李汉涛,王巧兰,黎庆荣,浣义,林亚蒙,赵竹青,杨野.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9)
[8]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 吴余粮,蒋凯.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6)
[9]大蒜钾肥总量控制试验探讨[J]. 兰守格.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7)
[10]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肥效应研究[J]. 卜容燕,任涛,鲁剑巍,李小坤,丛日环,李云春,汪洋,鲁君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6)

博士论文
[1]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D]. 刘金山.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D]. 石孝均.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长期不同施肥对中性紫色土肥力变化的影响[D]. 冯牧野.西南大学 2015
[2]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土供钾能力的影响[D]. 张春.西南大学 2015
[3]水旱轮作制度下磷肥施用对油菜生长的影响[D]. 娄希凤.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高产条件下麦—稻轮作磷钾肥料周年运筹技术[D]. 魏文.安徽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5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85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