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种子收获期机收损失率测算
发布时间:2022-10-24 19:44
为了研究紫云英种子收获期机收损失率情况,对比分析了星光XG 788 ZK和久保田PRO 688 Q两款联合收获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测算结果表明,紫云英种子收获期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可以有效代替人工收获,大大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劳动成本,但存在损失率高、品质差异较大等问题,试验地块理论产种量为36.13 kg·(667 m~2)-1,采用星光XG 788 ZK和久保田PRO 688 Q两款联合收获机收获紫云英种子时,实收种子产量分别为25.1 kg·(667 m~2)-1和24.5 kg·(667 m~2)-1,机收损失率分别为31.5%和32.1%,另外,机收、摘荚的紫云英种子千粒重分别为3.23 g和3.42 g。最后,通过总结分析紫云英种子机收损失率致损原因,为研发紫云英专用联合收获机具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地点及土壤状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1.3.1 农艺性状考察
1.3.2 单位面积生物总量测定
1.3.3 理论单位面积产种量
1.3.4 机收单位面积产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分析
2.2 机收损失率测算
2.3 种子千粒重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收获方式含水率对油菜收获物流损失的影响[J]. 刘德军,赵秀荣,高连兴,Sφrensen C G. 农业工程学报. 2011(10)
[2]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研究[J].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吴浩杰.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8)
[3]稻田绿肥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增加有机碳库[J]. 兰延,黄国勤,杨滨娟,陈洪俊,王淑彬.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4]油菜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效果比较[J]. 吴崇友,肖圣元,金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7)
[5]稻草高茬-紫云英联合还田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J]. 周国朋,谢志坚,曹卫东,徐昌旭,白金顺,曾闹华,高嵩涓,杨璐.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3)
[6]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J]. 李忠义,唐红琴,何铁光,张野,韦彩会,俞月凤,李婷婷,董文斌,胡钧铭,王瑾,蒙炎成. 热带农业科学. 2016(11)
[7]稻底套播紫云英轻简栽培技术要点及还田方式[J]. 李忠义,蒙炎成,何铁光,张野,唐红琴. 中国热带农业. 2016(06)
[8]中国绿肥科研6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J]. 曹卫东,包兴国,徐昌旭,聂军,高亚军,耿明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9]紫云英种子质量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J]. 陆建生. 种子科技. 2017(07)
[10]21世纪我国稻区种植紫云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谢志坚,周春火,贺亚琴,宋涛,于洋,吴佳. 草业学报. 2018(08)
本文编号:36971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地点及土壤状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1.3.1 农艺性状考察
1.3.2 单位面积生物总量测定
1.3.3 理论单位面积产种量
1.3.4 机收单位面积产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分析
2.2 机收损失率测算
2.3 种子千粒重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收获方式含水率对油菜收获物流损失的影响[J]. 刘德军,赵秀荣,高连兴,Sφrensen C G. 农业工程学报. 2011(10)
[2]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研究[J].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吴浩杰.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8)
[3]稻田绿肥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增加有机碳库[J]. 兰延,黄国勤,杨滨娟,陈洪俊,王淑彬.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4]油菜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效果比较[J]. 吴崇友,肖圣元,金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7)
[5]稻草高茬-紫云英联合还田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J]. 周国朋,谢志坚,曹卫东,徐昌旭,白金顺,曾闹华,高嵩涓,杨璐.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3)
[6]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J]. 李忠义,唐红琴,何铁光,张野,韦彩会,俞月凤,李婷婷,董文斌,胡钧铭,王瑾,蒙炎成. 热带农业科学. 2016(11)
[7]稻底套播紫云英轻简栽培技术要点及还田方式[J]. 李忠义,蒙炎成,何铁光,张野,唐红琴. 中国热带农业. 2016(06)
[8]中国绿肥科研6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J]. 曹卫东,包兴国,徐昌旭,聂军,高亚军,耿明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9]紫云英种子质量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J]. 陆建生. 种子科技. 2017(07)
[10]21世纪我国稻区种植紫云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谢志坚,周春火,贺亚琴,宋涛,于洋,吴佳. 草业学报. 2018(08)
本文编号:3697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9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