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1-03 09:33
  三峡水库消落带对库岸稳定性、入库泥沙和水库水质有重要意义,但土壤侵蚀等过程复杂,治理与保护难度大,缺乏高效简便的治理技术。作者基于水文资料、调查数据和长期野外土壤侵蚀观测数据,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现状及其时空分异规律,侵蚀模数高达9万4 887 t/(km2·a),比周围环境高出16倍,但土壤侵蚀强度在近年来减弱。研究影响消落带土壤侵蚀主要因素为波浪冲蚀。梳理陡坡固土挡护、坡面植生护坡、平缓坡地快速排水等土壤基质稳固与整治途径,概述抗旱耐淹且具护坡效应的乔灌草等适宜植物选育进展和品种组配模式,提出不同生态型植被的海拔分区配置模式,凝练自然恢复、景观植被生态恢复、分区固土护岸、生态湿地拦沙截污、季节性环境友好利用、生态渔业饲草种植等6种三峡水库土质消落带生态治理综合模式,并展望消落带急需开展的研究内容。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三峡水库消落带概况
2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问题
    2.1 土壤侵蚀强度特征
    2.2 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规律
    2.3 消落带土壤侵蚀加剧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水库消落带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技术研发进展
    3.1 土壤基质稳固与整治
    3.2 适宜植物的选育与组配
    3.3 消落带不同生态型植被的时空配置
    3.4 消落带生态治理综合模式
4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干流河岸植物组成的影响[J]. 张爱英,熊高明,樊大勇,杨丹,谢宗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2]三峡水库消落带淹水——落干交替下紫色土力学特性变化模拟[J]. 吕发友,鲍玉海,贺秀斌,张淑娟,唐强,王铭烽,曹植菁.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3]三峡水库消落区的保护与生态修复[J]. 潘晓洁,万成炎,张志永,郑志伟.  人民长江. 2015(19)
[4]三峡库区水位调度对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物种筛选实践的影响[J]. 樊大勇,熊高明,张爱英,刘曦,谢宗强,李兆佳.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4)
[5]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途径及其固土护岸效应[J]. 鲍玉海,贺秀斌,钟荣华,高进长,唐强.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6)
[6]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刘泽彬,程瑞梅,肖文发,郭泉水,王晓荣,封晓辉.  生态学杂志. 2013(08)
[7]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 黄世友,马立辉,方文,刘杨,陈雪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3)
[8]香根草形态性状和光合特性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J]. 郭泉水,洪明,裴顺祥,王祥福,聂必红,杨永明,梁洪海.  西北植物学报. 2012(11)
[9]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碳储量及空间格局特征[J]. 孙荣,袁兴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10]水淹与干旱交替胁迫对湿地松幼苗光合与生长的影响[J]. 张晔,李昌晓.  林业科学. 2011(12)

博士论文
[1]黄土区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机理试验研究[D]. 李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及其尺度效应[D]. 汪涛.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27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727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