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三种典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以灵山高速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05 17:47
弃渣场是建设项目水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弃渣场内土地扰动幅度大,不可避免的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而对建设项目区造成生态破坏。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减少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流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灵山高速(灵丘至山阴段)弃渣场布设了水土保持措施,科学有效的减少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等人为造成的灾害,有效控制和削弱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所以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对沿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丘陵区灵山高速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为例,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勘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型弃渣场的典型设计与对比分析,总结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对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做出相对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和体系,归纳整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临时措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内容,为丘陵区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达到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生态破坏和强化生态环境的目的。通过研读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则、布设标准,灵山高速公路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得出以下结论:(1)灵山...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述评
1.3.2 项目工程水土流失研究述评
1.3.3 弃渣场研究现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搜集资料,文献研究
2.2.2 野外实地调查
2.2.3 数据处理分析
2.2.4 进行弃渣场典型设计与设计效果分析
2.3 技术路线图
3 项目区概况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象气候与水文
3.1.4 土壤
3.1.5 植被
3.2 社会经济概况
3.2.1 灵丘县社会发展概况
3.2.2 浑源县社会发展概况
3.2.3 应县社会发展概况
3.2.4 山阴县社会发展概况
3.3 水土流失现状
4 弃渣场环境问题、类型分析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1 灵山高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整体布局
4.2 灵山高速弃渣场基本概况
4.2.1 数字指标
4.2.2 弃渣场的选址、面积及弃渣量分析
4.3 弃渣场产生的环境问题
4.4 弃渣场的类型分析
4.4.1 沟道型弃渣场
4.4.2 坡地型弃渣场
4.4.3 临河型弃渣场
4.4.4 三种弃渣场的优缺点分析
4.5 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5. 灵山高速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5.1 弃渣场工程措施
5.1.1 设计原则
5.1.2 设计标准
5.1.3 拦挡措施
5.1.4 排水措施
5.1.5 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
5.2 弃渣场植物措施
5.2.1 设计原则
5.2.2 设计标准
5.2.3 弃渣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5.3 弃渣场临时措施
5.3.1 设计原则
5.3.2 设计标准
5.3.3 弃渣场排水设施
5.3.4. 表层土剥离及返还
5.3.5 选择安全的堆放场所及拦挡措施
5.4 不同类型弃渣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
5.4.1 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5.4.2 坡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5.4.3 临河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5.4.4 防治目标达标对比表
6 丘陵区弃渣场防治措施布设原则、注意事项及措施体系
6.1 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6.2 弃渣场选址原则
6.3 防治措施体系
6.4 弃渣场防治区拦挡措施类型及布设原则
6.5 弃渣场防治区的排水措施类型及布设原则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56651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述评
1.3.2 项目工程水土流失研究述评
1.3.3 弃渣场研究现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搜集资料,文献研究
2.2.2 野外实地调查
2.2.3 数据处理分析
2.2.4 进行弃渣场典型设计与设计效果分析
2.3 技术路线图
3 项目区概况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象气候与水文
3.1.4 土壤
3.1.5 植被
3.2 社会经济概况
3.2.1 灵丘县社会发展概况
3.2.2 浑源县社会发展概况
3.2.3 应县社会发展概况
3.2.4 山阴县社会发展概况
3.3 水土流失现状
4 弃渣场环境问题、类型分析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1 灵山高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整体布局
4.2 灵山高速弃渣场基本概况
4.2.1 数字指标
4.2.2 弃渣场的选址、面积及弃渣量分析
4.3 弃渣场产生的环境问题
4.4 弃渣场的类型分析
4.4.1 沟道型弃渣场
4.4.2 坡地型弃渣场
4.4.3 临河型弃渣场
4.4.4 三种弃渣场的优缺点分析
4.5 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5. 灵山高速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5.1 弃渣场工程措施
5.1.1 设计原则
5.1.2 设计标准
5.1.3 拦挡措施
5.1.4 排水措施
5.1.5 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
5.2 弃渣场植物措施
5.2.1 设计原则
5.2.2 设计标准
5.2.3 弃渣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5.3 弃渣场临时措施
5.3.1 设计原则
5.3.2 设计标准
5.3.3 弃渣场排水设施
5.3.4. 表层土剥离及返还
5.3.5 选择安全的堆放场所及拦挡措施
5.4 不同类型弃渣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
5.4.1 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5.4.2 坡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5.4.3 临河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5.4.4 防治目标达标对比表
6 丘陵区弃渣场防治措施布设原则、注意事项及措施体系
6.1 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6.2 弃渣场选址原则
6.3 防治措施体系
6.4 弃渣场防治区拦挡措施类型及布设原则
6.5 弃渣场防治区的排水措施类型及布设原则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56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75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