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播期和密度对套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9 00:27
  前人大量研究表明,大豆播期推迟后,大豆营养生长时间缩短,干物质积累量少,不利于后期灌浆鼓粒,在这种情况下,再按原有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将严重降低大豆产量,对此,期望通过增加大豆种植密度来弥补延迟播种后带来的产量损失,寻求适应现实生产条件的播密协调栽培技术,为南方套作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因此,笔者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适播:A1(6月15日,适期播种),晚播:A2(6月25日,适当晚播)、A3(7月5日,过晚播种)3个播期和B1(8.25万株.hm-2)、B2(11.25万株·hm-2)、B3(14.25万株.hm-2)、B4(17.25万株.hm-2)4个密度对大豆植株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个播期下不同密度对大豆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大豆全生育期逐渐缩短,共生期缩短,出苗至始花日数(营养生长期)受播期的影响较大,而始花至生理成熟日数(生殖生长期)受播期的影响较小。2.晚播较适期播种处理的大豆各生育时期茎粗、第一节间长以及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均减小,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增加。适播和晚播时,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生育时期株...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发展现状
        1.2.2 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1.2.3 播期和密度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1.2.3.1 播期和密度对SPAD值的影响
            1.2.3.2 播期和密度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1.2.3.3 播期和密度对光合参数的影响
        1.2.4 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1.2.5 播期和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生育时期调查记载
        2.3.2 大豆农艺性状的调查
        2.3.3 光合特性的测定
            2.3.3.1 叶绿素相对含量
            2.3.3.2 叶面积指数
            2.3.3.3 光合参数
        2.3.4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测定
        2.3.5 产量及产量构成测定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
    3.2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3.2.1 株高
        3.2.2 茎粗
        3.2.3 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
        3.2.4 第一节间长
        3.2.5 倒伏率和病株率
        3.2.6 相关分析
    3.3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3.3.1 叶绿素相对含量
        3.3.2 叶面积指数
        3.3.3 光合参数
    3.4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4.1 干物质积累
        3.4.2 作物生长率
        3.4.3 干物质分配
        3.4.4 干物质输出与转移
    3.5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光合生产的影响
    4.3 播期和密度协调栽培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附图



本文编号:3819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819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