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菌草不同生长时期对砒砂岩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9 18:34
【目的】揭示巨菌草种植前及其不同生长时期对砒砂岩地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更好应用巨菌草改良砒砂岩地区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门、属水平上比较砒砂岩地区巨菌草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巨菌草种植后,三块样地的含水量在巨菌草分蘖期最低,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土壤有机含量有所增加,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细菌菌群结构:各样地的土壤细菌在巨菌草种植前及其生长的四个时期,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含量最高的是未分类(unidentified)的细菌。Alpha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丰度分析表明,三块样地种植巨菌草后,其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均比种植前高,农田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在巨菌草拔节期达到峰值,在分蘖期土壤细菌数量最大,比种植前土壤细菌数量高出8倍多,达2.09×107 CFU/g干土,山顶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在巨菌草分蘖期达到峰值,河滩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在巨菌草苗期达到峰值,其丰富度在拔节期达到最大。【结论】...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区概况
1.2 主要仪器与培养基
1.3 土样采集与处理
1.4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1.4.1 土壤含水量测定:
1.4.2 有机质测定:
1.4.3 pH测定:
1.5 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测定
1.6 DNA提取及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1.6.1 土壤基因组DNA提取:
1.6.2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巨菌草不同时期对砒砂岩地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2.1.1 土壤含水量变化:
2.1.2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2.1.3 土壤pH值变化:
2.1.4 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
2.2 测序数据统计与测序质量分析
2.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3.1 Alpha多样性分析:
2.3.2 Beta多样性分析:
2.4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2.4.1 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群落组成:
2.4.2 细菌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
3 讨论和结论
3.1 巨菌草对砒砂岩地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3.2 巨菌草对砒砂岩地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编号:3819879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区概况
1.2 主要仪器与培养基
1.3 土样采集与处理
1.4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1.4.1 土壤含水量测定:
1.4.2 有机质测定:
1.4.3 pH测定:
1.5 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测定
1.6 DNA提取及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1.6.1 土壤基因组DNA提取:
1.6.2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巨菌草不同时期对砒砂岩地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2.1.1 土壤含水量变化:
2.1.2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2.1.3 土壤pH值变化:
2.1.4 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
2.2 测序数据统计与测序质量分析
2.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3.1 Alpha多样性分析:
2.3.2 Beta多样性分析:
2.4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2.4.1 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群落组成:
2.4.2 细菌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
3 讨论和结论
3.1 巨菌草对砒砂岩地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3.2 巨菌草对砒砂岩地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编号:3819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81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