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3-10-26 19:09
  为了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与间作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玉米、玉米/大豆间作、单作大豆)和不同菌根处理(抑菌(喷施苯菌灵)、未抑菌)进行研究。根据2017年6—9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分析比较菌根与间作复合处理下径流氮形态变化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次取样时间内,地表径流总氮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硝态氮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铵态氮浓度则表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并趋于平缓。所有复合处理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总氮浓度最低,较单作玉米-抑菌与单作大豆-抑菌处理显著降低35.0%和42.1%。无论何种种植模式,未抑菌处理的径流硝态氮浓度均明显低于抑菌处理,其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硝态氮浓度较抑菌处理下的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处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6.2%和33.9%。无论是否抑菌,间作处理的径流铵态氮浓度均低于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处理,间作-未抑菌处理下其浓度最低,较单作玉米-抑菌与单作大豆-抑菌处理明显降低34.8%和28.2%。由此...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表径流各形态氮随采样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
    2.2 菌根与间作对地表径流各形态氮平均浓度的影响
    2.3 不同采样时间菌根与间作对地表径流各形态氮浓度的影响
3 讨 论
    3.1 AMF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影响
    3.2 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影响
    3.3 AMF与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协同影响
4 结 论



本文编号:3856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856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