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4-12-25 22:38
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坡位(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深度(0~10、10~20 cm)土壤,研究免耕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并用因子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免耕后各坡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扩大,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随坡面向下,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P<0.05),主要集中在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而pH主要集中在坡中位较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蔗糖酶活性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将14项土壤指标分为5个公因子,即土壤肥力、水分、结构、养分和生物学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分析坡耕地耕层特征发现,免耕一年后各土层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免耕两年后各土层为坡中位和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说明坡下位形成相对平衡和较高肥力质量的土壤。与免耕前相比,经两年免...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免耕措施前后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状
2.2 免耕措施前后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
2.2.1 土壤脲酶活性
2.2.2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2.2.3 土壤蔗糖酶活性
2.3 因子分析
2.4 土壤质量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本文编号:4020111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免耕措施前后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状
2.2 免耕措施前后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
2.2.1 土壤脲酶活性
2.2.2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2.2.3 土壤蔗糖酶活性
2.3 因子分析
2.4 土壤质量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本文编号:4020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402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