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苏木吉林南湖水位变动带及其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0:31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区处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属于我国第二大沙漠,气候非常干旱,以高大的沙山和众多的湖泊并存而著名。以湖泊为中心的湿地不仅是旅游景观,也是沙漠动植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的苏木吉林湖区盆地,包含2个湖泊,即南湖和北湖:南湖的面积约为1.24km~2,最大水深超过10m;北湖面积约0.59km~2,平均深度小于10m。本论文重点研究苏木吉林南湖。本文在苏木吉林南湖的北面选取典型剖面,进行资料收集、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获得基础数据,通过对水位、湖底沉积物和孔隙水进行分析,确定湖泊水位变动带并研究其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湿地水文、水环境特征的认识。本论文总结分析了水位变动带的识别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采用地形测量法得到了典型湖岸剖面的坡度,由此推测湖水位变动带宽度接近湖水位变幅的20倍。通过分析水位资料,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湖泊水位变动带的特征。湖水的逐日水位变幅为厘米级,湖岸逐日水位变动带宽度为分米级到米级;湖水的年内水位变幅为分米级,湖岸年内水位变动带的平均宽度约为5m;近5年来,多年水位变幅不超过1m,但湖岸多年水位变动带的宽度可达到7m。通过分析钻孔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含量和~(14)C测年数据,初步推测了沉积历史,表明3000至4200cal a BP时气候相对温湿,之后巴丹吉林沙漠转向干旱的气候环境,1350cal a BP以后气候由干冷向温湿转变。通过对沉积物孔隙水的主要离子含量建立剖面图,得到不同位置、不同深度钻孔沉积物中孔隙水的离子浓度存在显著的剖面空间变化,TDS浓度介于0.5g/L到100g/L之间。在深度1m范围内,咸淡水界面近似垂直,略向远岸倾斜。咸淡水界面与湖岸的交线近似受到年内最高水位线的控制。分析水样稳定同位素特征得到,井水、湖泊沉积物孔隙水和湖水均受蒸发导致水体中富集重同位素;地下水补给湖泊的过程中,湖水二次蒸发很明显,更易富集重同位素。
【图文】:

巴丹吉林沙漠,总溶解固体,硕士学位论文,湖泊水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与其周围地下水的pH值的比较(杨小平,2002)

巴丹吉林沙漠,总溶解固体,湖泊水,时间估算


图 1-1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样的总溶解固体含量(TDS)(杨小平,2002)图 1-2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与其周围地下水的 pH 值的比较(杨小平,2002)表 1-1 巴丹吉林沙漠典型封闭湖泊的积盐时间估算结果(巩艳萍,,201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43.3;P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士龙;;巴丹吉林沙漠之舟[J];检察调研与指导;2016年01期

2 李燕;;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区域的降水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2019年02期

3 常学义;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生存着原始森林[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04期

4 董波;;巴丹吉林沙漠[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5年10期

5 杨献平;;在公交车上想起当年和你谈恋爱[J];诗选刊;2016年Z1期

6 ;图说[J];飞碟探索;2016年10期

7 杨锐;;吹口琴的老人[J];初中生;2017年Z2期

8 张宇;杨子砚;;巴丹吉林沙漠的美丽曲线[J];今日中国;2017年05期

9 李诗媛;;平沙漠漠[J];北方文学;2017年09期

10 李荣棠;;走进巴丹吉林沙漠[J];中国国家旅游;201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妮娜;杨小平;P.Rioual;;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水样碱度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艺;;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勒布剖面微量元素反映的150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万元;吕世华;;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年和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9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3年

4 梅凡民;张小曳;张承中;王亚强;;巴丹吉林沙漠戈壁地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表土的平均起动摩阻风速[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5 赵采玲;吕世华;韩博;;夏季巴丹吉林沙漠残余层与对流边界层的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4年

6 陈建生;汪集e

本文编号:2618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18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