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应变积累特征与地震矩释放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29 20:30
【摘要】: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处于特殊的构造部位,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区域。为了分析该区域的应变积累特征以及地震危险性,本课题组跨六盘山断裂布设了一条GPS连续观测站剖面。收集该区域2009-2017年已有GPS数据,经过高精度的数据处理,给出了较高空间分辨率的GPS速度场,通过GPS剖面获得了六盘山断裂挤压量与走滑量。另外,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的原理,解算GPS应变率场的步骤,并通过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了鄂尔多斯西南缘的GPS应变率场,详细的分析了不同应变积累空间范围内的应变特征。统计了该区域1495年至2015年5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目录,对这520年的历史地震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大地测量资料获取的地震矩积累率与地震产生的地震矩释放率,计算出剩余地震矩率,并讨论不同分区对结果的影响,定量评估了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依据数学物理模型,结合计算的地震矩积累率,对区域的地震复发周期进行分析,并且利用协方差传播定律,估计了地震复发周期的误差。利用水平应变速率与垂直运动速率的关系,讨论鄂尔多斯西南缘可能的隆升机制。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速度场以东向、东南向运动为主,数值在3-10 mm/yr;六盘山断裂平均左旋走滑率为0.58±0.33 mm/yr,挤压缩短率为0.81±0.34 mm/yr;在漳县和岷县周围、海原断裂两侧以及陇县至天水的区域,最大剪应变率较大,剪切作用强烈;从旋转率场可以得出,鄂尔多斯西南缘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运动趋势。自1920年以来,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剩余地震矩不断积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大小约为4.2755×10~(20) Nm,有产生Mw≥7地震的潜势。目前,海原断裂带地震矩处于盈余状态,地震危险性较低,而六盘山断裂带、陇县-宝鸡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目前地震矩处于亏损状态,地震危险性较高,均有可能发生Mw~7的地震。假设地壳是不可压缩的,在Airy均衡模式下,GPS水平应变转化为垂向的隆升速率是-0.3-0.2 mm/yr,均衡隆升速率远小于水准数据和GPS观测得到的垂向速率(1-2 mm/yr),这表明鄂尔多斯西南缘垂向隆升的过程中,水平挤压的贡献较小。
【图文】:

分布图,历史地震,西南缘,断裂分布


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主要断裂分布和历史地震分布图。红色历史地震,地震目录自 1495 年至 2015 年,震级大小由圆表示。图例中 1-左旋走滑,2-逆断层,3-正断层。 map of fault dis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seismic distribution on

球面小波,参数α,函数


图 2.1 DOG 球面小波函数随参数α的变化Fig 2.1 The DOG spherical wavelet function varies with the parameter 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韬;赵曦;王莹;李少睿;惠少兴;王杰民;;区域台网地震矩张量快速反演系统研究[J];地震学报;2016年06期

2 Max Wyss;14 地震矩释放增长主要由大地震引起[J];国际地震动态;1999年07期

3 顾浩鼎;陈运泰;;旋转矩和地震矩[J];东北地震研究;1987年03期

4 ;1987年第3卷总目录[J];东北地震研究;1987年04期

5 H·Kanamori;C·R·Allen;付征祥;;地震重复时间和平均应力降[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1期

6 Deo Datta Singh;金仲明;;喜马拉雅和邻区的应变速率与地震[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4期

7 D.P.Schwartz;窦素芹;于慎谔;;全新世地震[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6期

8 Barbara Romanowicz ,Jean-Frangios Karczewski;地球透视计划[J];内陆地震;1988年04期

9 张春芝;;霍山—六安地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研究[J];地震学刊;1988年03期

10 L.Esteva;M.EERI;张鸣冈;;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地震:经验教训及其对研究实践的影响[J];地震地质译丛;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号锋;靳平;肖卫国;;地下爆炸源等效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反演[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2 盛书中;万永革;;由地震释放的地震矩叠加推导平均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张广伟;雷建设;孙长青;查小惠;李聪;;2011年腾冲5.2级地震矩张量解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郑天愉;姚振兴;;台湾地区的地震矩张量及其构造意义[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蔡晓刚;姚陈;陈晓非;;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秋;郑斯华;;根据CDSN区域性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矩心地震矩张量[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王辉;Mian Liu;;川西地区的地震矩平衡及其对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荣代潞;;利用单台三分向地震记录反演天祝-古浪5.4级地震矩张量解[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9 朱号锋;靳平;肖卫国;;地下爆炸源的地震矩张量表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云华;龚文瑜;单新建;;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地震InSAR同震形变及发震构造研究[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46: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专题47: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博;地震干涉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万永革;地震物理过程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3 林向东;汶川地震以来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矩张量时空演化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张磊;基于地壳形变监测数据的地震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承涛;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应变积累特征与地震矩释放的关系[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9年

2 温攀;两步随机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地震动的精度影响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3 郑跃;中国西部及邻近国家近期强震地震形变InSAR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8年

4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赵立波;2014年新疆于田Mw7.0地震源区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6 郑博文;2016年门源地震InSAR形变场及发震断层参数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

7 刘倬;利用震源时间函数估算地震辐射能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陈坤;雷达遥感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9 施春辉;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方向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杨志高;首都圈地区地震视应力的计算及其定标率和时空分布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2687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87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