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清河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

发布时间:2020-06-09 07:48
【摘要】:中长期水文预报具有较长的预见期,可以与短期水文预报和超长期水文预报相结合,使人们在解决防洪与抗旱、蓄水与弃水以及各用水部门之间矛盾时,能够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统筹安排,以获取最大的效益。本文针对清河水库原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简单,预报精度低,预报系统陈旧的情况,在充分收集清河水库水文数据资料,分析清河水库径流特征,研究多种现有水文预报方法的前提下,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提出以灰色系统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结合的灰色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报方法。选取非汛期各月径流量作为预报因子;通过计算预报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从历史数据中选取出与所需预报年份前期水文情势相近类似的年份作为预报代表年份;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出预报因子(非汛期各月径流量)与预报对象(夏汛期径流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夏汛期径流总量预报。(2)提出以线性回归方法、周期均值叠加方法和计算欧氏距离相结合的分层叠加预报方法。将夏汛期径流总量分为线性部分、周期部分和随机部分,对这三部分分别进行预报,再将各部分的预报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夏汛期径流总量预报结果。该方法考虑了水文序列的确定性、周期性和随机性。(3)将概率密度应用到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用概率密度函数描述预报对象的取值范围,以及预报对象在各区间上取值的概率。将预报对象实际值与预报值之间的概率密度定义为概率密度误差,并作为评价预报结果的标准,概率密度误差与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相比,更加客观地评价预报方法的优劣。通过对比本文两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的概率密度误差,灰色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报方法更为适合清河水库。(4)以灰色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报方法为基础,基于Visual Basic6.0软件和MatlabGUI工具开发出界面友好,功能实用,操作性强的中长期水文预报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贤贵;祁万军;;中长期水文预报的预报区间估计方法[J];湖南水利水电;2008年04期

2 王闯;;中长期水文预报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10期

3 宋榜科;王锋;王立民;;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风险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4期

4 杨晓红;;集成多种预报方案的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甘肃科技;2011年16期

5 陈守煜;中长期水文预报综合分析理论模式与方法[J];水利学报;1997年08期

6 杨旭,栾继虹,冯国章;中长期水文预报研究评述与展望[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郑延学;中长期水文预报微机应用程序的编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05期

8 范垂仁,谢武贤,关志成,冷雪,范思毅;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电厂综合中长期水文预报的分析研究[J];水文;2004年02期

9 何丽娟;白玉良;赫明天;;双重逐步回归分析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2期

10 谢敏萍;王志良;王得利;;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琪;吴素芬;薛燕;张亮;;神经网络模型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实用性探究[A];2007年度“新疆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鹿坤;;浅谈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3 郭瑜;;半监督迭代模糊聚类模型及其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3年

4 张世钦;张俊;程春田;申建建;;福建省电网中长期水文预报系统设计与开发[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提高水电站水库调度技术 推进海西经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覃泽文;水电厂蓄水调度将更科学[N];中国能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俊;中长期水文预报及调度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军;清河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贾小强;人工神经网络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王庆荣;上海市水情中长期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孙树青;长江三峡中长期水文预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5 冯小冲;水库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04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04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