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青藏高原地区强震电离层TEC异常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5:48
【摘要】:对人类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就是地震灾害,而我国地震活动的频次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而且有着较大的强度和较广的分布范围,造成的重灾害也比较严重。因此,如何对地震活动进行分析预测,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破坏,已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自观测到电离层在地震前存在发生异常的情形开始,监测、发现、分析电离层的变化也就成为地震分析预测方向中一个研究的热点。而GNSS作为先进的空间观测技术,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成本低等特点,在电离层探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GNSS获取的TEC则是揭示电离层时空变化规律和特征的重要物理参量。目前,全球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已经建立了数百个GNSS基准站,而我国大陆地区也建立了数千个GNSS基准站,随着GNSS基准站的不断增加,探测高时空分辨率的TEC图像也有了更加良好的基础,而进一步开发地基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也对电离层TEC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基于以上理论和硬件基础,本文首先对地震及其成因、电离层及电离层扰动进行了介绍,调研了国内外受地震影响的电离层异常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国内外在地震电离层效应方面震例研究的结果,除此以外,本文还介绍了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现阶段的理论。然后在前述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采用GNSS数据,利用球谐函数,建立了一种高精度的全球电离层TEC模型。并且利用IRI模型仿真数据,对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作出了评估,得出的模型精度整体较为可靠,能用来探测地震发生前的电离层TEC异常这一结论。然后利用该模型,本文对中国大陆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的7级以上震例的震前电离层异常效应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了关于强震前的电离层异常特征的一些初步的结论。震例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在空间天气稳定的条件下,强震发生前的数天,常常伴有电离层异常现象的出现,正负异常皆有可能。并且呈现出震级越高,异常幅度越大,异常区域越广的相关趋势;2)最大电离层异常扰动点不在震中的垂直上空,向磁赤道方向偏移3)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异常变化可在磁共轭区同时观测到;4)与刘正彦对台湾地震发生前的电离层异常的研究结果不同,青藏高原地区,一般强震发生前伴有明显的正异常为主的异常现象产生。推测是由于台湾为海岛,地震能量的发散反映在电离层上与内陆青藏高原地区的机制有所不同导致。5)多数地震伴随着正异常现象,仅芦山地震伴随着负异常现象的发生。推测是由于芦山地震发生隐式断裂,即地震断裂带发生在地表以下,没有明显的地表活动。这可能导致形成的附加电场与普遍的情况相反。
【图文】:

示意图,单层模型,电离层,示意图


图 3. 1 电离层单层模型示意图观测信号穿过电离层时,我们将整个电离层的信号延迟看作是一个薄球影响,也就是把所有的电子聚合在一定高度的电离层高空中,信号传播路径离层单层模型的交点,就是穿刺点(IPP)。于是,我们为穿刺点赋予了一个层延迟项的值,反映了信号传播路径上的电子总含量,也就是 STEC 值。穿坐标与 STEC 值投影到天顶方向的 VTEC 值一一对应组合,就能依此建立模本文采用的是 SLM 投影函数: 21 1cos '1 sin 'f zzz (3而:sin ' sinRz zR H (3H 代表电离层薄层高度,这里取 450 km。由图 3.1,我们在已知测站点和卫星坐标时,不难得出穿刺点经纬度的

大陆,观测值,计算结果,单位


图 4.1 CODE 发布结果(上)与观测值直接计算模型(下)(单位:TECU)如图 4.1 所示,上面的 4 幅子图为官方发布的 GIM 产品结果,下面的 4 幅子图则是建模得到的GIM结果。可以发现,对应子图之间的GIM在大体上一致,也就是说建模结果能够较好的符合官方发布的 GIM 产品。表明了建模方法和程序实现在整体上是可行的。直接计算两者之间一天内的差距,,均方根误差 RMSE值为 5.7477 TECU。这个差距相对较小,表明计算结果与 CODE 发布的结果接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图 4.2 是图 4.1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放大显示,能更加直观的表示我们的全球模型在针对中国区的 TEC 异常探测时,是非常可靠的。事实上在这个区域内,均方根误差可以达到 1.4530TECU。这个差距是非常小的,表明计算结果在目标区域的可靠程度实际上还要更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鑫;陈国栋;常伟东;徐景伟;;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6期

2 黄荣泽;徐杰;邓琨;黄江;邓柏昌;全宏俊;;华南地区电离层闪烁与TEC耗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统计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17年04期

3 欧明;甄卫民;徐继生;於晓;刘裔文;刘钝;;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实现区域电离层TEC重构[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年08期

4 杨鼎;方涵先;杨升高;汪四成;;磁暴期间全球TEC扰动特性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17年05期

5 邓忠新;刘瑞源;甄卫民;刘钝;武业文;;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6 陈斌,刘立波,万卫星,宁百齐,丁锋;1996—2003年大耀斑事件引起的TEC突然增强的统计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康;王枫;翟旭;;全球电离层TEC数据统计分析与全局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年01期

8 张雅雯;陈美红;李传起;;寒潮期间电离层TEC与地面天气参数的相关性[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别克扎提·再孜提汉;杨乐;耿中利;马斌林;;TEC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10 王阁,冷恩仁,胡辂,王军,房殿春,张咏,贺福初,杨晓明;肝细胞生成素及肝部分切除快速诱导肝再生相关基因Tec的表达[J];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柴洪洲;刘长建;陈轲;常宜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卢世坤;李夕海;李义红;牛超;刘代志;;基于样本熵的全球电离层TEC复杂度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三)——军民融合与地球物理[C];2017年

3 李义红;刘代志;李夕海;王百合;牛超;;缓始磁暴与电离层TEC扰动特点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4 温晋;万卫星;丁锋;乐新安;佘承莉;刘立波;;电离层垂直TEC映射函数的实验观测与统计特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余鹏;王浩淼;;基于GPS系统的单站电离层TEC应用研究[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6 刘文学;李海;欧阳光州;罗瑞丹;袁洪;;一种GNSS电离层TEC/闪烁监测设备的研发与验证[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7 曹静;赵文化;单海滨;黄江;;基于GPS系统的广州区域电离层TEC应用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空间天气科技成果向业务应用的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熊波;顾洁;毛田;单东明;孙中伟;;地基GPS-TEC反演与中国地区TEC监测系统[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义红;徐步云;侯维君;刘代志;;电离层TEC周日变化的峰值特性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三)——军民融合与地球物理[C];2017年

10 马新欣;陈化然;张小涛;;利用地基GPS数据研究地震电离层TEC异常[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冯书琴;中联重科收购德国M—TEC 谋三年收回投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雪t

本文编号:2709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09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