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储层地震属性表征及预测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P618.13
【图文】:
从而可以更好地揭示地下地质体异常边界。基于倾角扫描的空间域差分法曲率属性表征方法研究三维地震数据体自动倾角扫描的基础上,利用倾角扫描数据进行二维曲面元二次拟合方程二维曲面拟合方法研究,通过得到的各种不同定义的曲率层弯曲识别、地层不连续性以及裂缝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术路线先分析并阐述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以及广义 S 变换等这些传统时频所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开展基于约束最小二乘谱反演算法研究,获取高分谱成像,提高薄互层研究能力;然后在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高精度倾角,开展基于倾角扫描的保边边缘检测属性表征方法以及基于倾角扫描的空率属性表征方法研究,实现对非均质储层的表征和预测。具体技术路线图
18(c) 频谱对比图 2-6 合成信号分析时频谱分辨率比较某实际工区内井旁地震道采用不同方法所获得的时频谱图,b-2-7g 分别为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 变换(λ=1)、广义 S 变,τ=1)、小波变换(σ=2,τ=2)、CLSSA 方法得到的时频谱,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时间分辨率最低,广义 S 变换方法随,频率分辨率降低;小波变换方法随着σ减小或τ增大,时率分辨率降低。这些方法不能同时达到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二乘谱反演的方法,可以获得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均有较高的
(a)地震剖面 (b)短时傅里叶变换 (c)S变换 (d)广义S变换 (e)小波变换 (f)小波变换 (g)最小二乘谱λ=1 λ=4 σ=4,τ=1 σ=2,τ=2反演λ=1λ=4 σ=4,τ=1 σ=2,τ=2图 2-7 过井剖面的时频谱对比2.5 基于最小二乘约束谱分解的频率衰减梯度技术2.5.1 吸收衰减梯度的方法原理频率吸收衰减特征是频谱分析技术中的一种重要属性特征。黏弹性的地下介质会引起地震波产生吸收衰减的现象,影响衰减程度的因素包括孔隙中流体的成分、孔隙度大小以及岩石本身的性质等。根据散射理论可知,储层含有油气时的物性和储层所含流体会使地震波出现明显的衰减特征,其中地震波的高频成分比低频成分的衰减速度更快。在频率属性中,频率衰减梯度是一种对储层识别比较敏感的属性。含气储层段与不含气储层段衰减梯度对比示意图。图 2-8 表明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值(EAA)均为负值(即均小于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平;袁向春;刘传喜;严谨;;平面非均质储层水平井产能计算[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姜瑞忠;乔杰;孙辉;彭国强;陈冠中;林春阳;李强;;针对海上非均质储层提液措施的历史拟合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年03期
3 刘晋禹,马光强,孙兴海,邴尧忠,王秀军,王东亮;非均质储层原油分布与产液特征关系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S1期
4 张新亮;;非均质储层中聚合物流度控制对驱油效果影响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年10期
5 俞启泰,陈素珍;纹层级非均质储层水淹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1998年01期
6 曾凡辉;马英恺;郑建刚;张汝权;李继彪;向建华;;低渗透非均质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研究[J];钻采工艺;2018年04期
7 赵江青,匡立春,刘应;非均质储层孔喉结构的测井评价方法[J];测井技术;1998年S1期
8 张丽平;邹剑;刘长龙;高尚;兰夕堂;;非均质储层解调联作一体化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9年05期
9 孙涛;钟洁;于春生;;低渗非均质储层水驱数值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1期
10 闫吉曾;;泾河油田非均质储层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机械;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慧;李振春;;基于非均质储层的双变网格正演模拟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宁波;朱广生;;用地震条件模拟方法进行储层岩性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宏;用多元醇沉淀凝胶工艺 提高非均质储层采收率[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黄小军 上官妮娜 丁咚;挖掘长井段非均质储层增产潜能[N];中国石化报;2015年
3 王安雄 尹彤;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形成[N];中国石化报;2004年
4 特约记者 罗霞;大港油田测试公司 复杂结构井测试分析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增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转向酸体系的流变性能及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张慧;非均质储层双变网格正演模拟和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刘欣欣;非均质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构建与波场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先;非均质储层地震属性表征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侯雨辰;不同非均质储层聚合物浓度与分子量优选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袁磊;非均质性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4 宋彦男;多层系非均质储层差异化压裂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5 苏旭;稠油非均质储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范坤坤;非均质油藏水驱油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李雪;耐油三元复合泡沫剂筛选及性能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刘恒;条带状储层压裂水平井复杂多裂缝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48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4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