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TTI介质初至层析建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09:36
【摘要】: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区域,如沙漠地区,山前带地区等,地表速度的准确程度对速度分析,偏移成像的质量,静校正的精度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准确的建立近地表模型已成为地下准确成像的条件。横向各向同性TI是勘探地震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常用来描述由周期性沉积薄互层定向排列的垂直裂隙等引起的各向异性,现在,很多研究都是建立在VTI介质上的,但是TTI模型更具有普遍性,所以研究TTI介质将更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研究各向异性基本理论,根据各向异性理论,根据弹性本够方程推导出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经波动方程导出Christoffel方程,求解本征值问题得到VTI介质相速度公式。之后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关系,以及群角相角的直观理解,之后将VTI介质过渡到TTI介质,为之后的射线追踪算法做理论基础。之后针对基于图论的最短路径方法能同时得到走时与射线路径以及无条件稳定的优点,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在计算网格内的走时中,利用了牛顿下山法求解群相关系方程,由群角得到较为精确的相角,从而求得较为精确的群速度和走时。将射线追踪方法运用在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以及层状介质并分别与理论走时和有限差分结果做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复杂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试验,验证了方法对复杂介质的适应性。最后,基于各向同性初至层析方法,推导了TTI介质层析反演方程组,研究了求解方程组的SIRT与LSQR方法,最后选择LSQR为本文反演方法,正则化来约束层析反问题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LSQR方法研究了征对TTI介质多参数的不同性质而具有不同正则化的方式,改善方程的欠定性。为了解决多参数反演数量级不统一的问题,引入了归一化矩阵,使得多参数数量级统一。最后分析了各参数对在不同角度对走时的敏感性,为之后反演策略的研究打好基础。通过对4种模型多参数及单参数的反演,研究了反演算法的效果,针对多参数的敏感性的不同,研究了多参数反演的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
【图文】:

介质模型,异性,弹性矩阵,对称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质模型如图 2-1 所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矩阵有 9 个独立弹性常数。这是一际地球介质模型,因为需要确定 9 个弹性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应用。正交各向的弹性矩阵为11 12 1312 22 2313 23 334455660 0 00 0 00 0 00 0 0 0 00 0 0 0 00 0 0 0 0c c cc c cc c cccc C (2-3)

各向异性介质,观测系统,对称轴


图 2-2 各向异性介质与观测系统的关系是各向异性介质的对称轴方向,在上图中的对称轴与坐标系 z 轴的之间的角度为0 的夹角大小为0 。这两个角我们分别称为轴与 z 轴不为零时,我们就说这种介质具面上的投影线与 x 轴之间的夹角大小不为零对称轴与 z 轴的夹角和对称轴在在 Oxz 平,这时这种介质即具有方位性同时还具有两个方面。对应上面的三种情况,我们分化方位各向异性矩阵。这三个矩阵分别表2 0 2 0 0s 0 sin 0 sin2

各向异性介质,波前,关系度,偏振矢量


图 2-3 各向异性介质波前与射线的关系度传播的相速度和偏振矢量是由 Christoffel 方程,体波的所有特征仅依赖于慢度矢量与介质对I 介质,相应的 Christoffel 矩阵表示为2 2 211 11 1 66 2 55 32 2 222 66 1 11 2 55 32 2 233 55 1 2 33 312 11 66 1 213 13 55 1 323 13 55 2 3( )( )( )( )c n c n c nc n c n c nc n n c nc c n nc c n nc c n n 各向同性面,为简便只考虑1 3( x , x )平面(2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大经济学院风险投资课题组;美国TTI公司获得风险投资过程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3年07期

2 陈小安,章文勋;层状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逆散射[J];应用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3 B.Mandal ,梁慧云;一般各向异性介质中全波形的计算——由各向异性介质中爆炸源得出的结果[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02期

4 Klaus Helbig;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轴向[J];石油物探译丛;1994年01期

5 王泽利,何樵登;用邦德矩阵法推导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常数[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轩义华;何樵登;孟庆生;揣媛媛;湛邵斌;;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拟慢纵波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房立华;吴建平;;倾斜界面和各向异性介质对接收函数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1期

8 赵诗华;周志君;朱琴;宋彦琦;;均匀外场中的各向异性介质球[J];大学物理;2011年12期

9 李应乐;李瑾;王明军;董群峰;;各向异性介质圆柱的散射特性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1年06期

10 李应乐;李瑾;王明军;董群峰;;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球散射的解析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非;杨慧珠;;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各向异性系数的一种确定方法[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张关泉;宋海斌;马在田;侯安宁;;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反问题基本方程组[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姚陈;陈祥国;;强各向异性介质中点源能量远场辐射图案-理论[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徐果明;;各向异性介质的系统矩阵和传递矩阵的对称性[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宋林平;刘浩吾;;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前法初至到时计算[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刘洋;李承楚;牟永光;;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有限元数值解[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魏修成;董敏煜;陈运泰;;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规律的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超英;张中杰;;复杂弱各向异性介质的旅行时计算[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超英;张中杰;;利用反射波旅行时反演弱各向异性介质参数[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潘昱洁;李宏兵;姚逢昌;胡天跃;;微分等效介质理论计算裂缝诱导各向异性介质等效弹性模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卢鹏;射线追踪技术为网络规划导航[N];通信产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耀充;曲线风格有限差分模拟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和固—液耦合介质中的传播[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魏兵;各向异性介质电磁散射及参数反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郑宏兴;各向异性介质涂敷目标的电磁波散射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谢忠球;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场地微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唐明;各向异性介质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张洁;L1_0FePt梯度各向异性介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郭智奇;粘弹各向异性介质波场模拟与储层信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邓罡;各向异性介质之间Casimir效应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秦林江;各向异性介质的MT正反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张婷婷;三维地震波走时场正演数值模拟及反演技术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立鹏;TTI介质初至层析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2 葛亚岑;单轴双各向异性介质圆柱电磁散射解析解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冯润海;各向异性介质中P波反射系数和振幅的分析和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徐震寰;电阻率任意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场三维正演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杜奕宏;各向异性介质的时域有限积分算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孙柳溪;水平线天线在涂敷各向异性介质理想导电基底上激励的瞬态场[D];浙江大学;2016年

7 张衡;各向异性介质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三维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7年

8 张楚顺;电磁波在双轴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9 吕超杰;各向异性介质与导体组合目标电磁散射的快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晶波;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纵波速度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7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