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地震双差重定位与1976年大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15.7
【图文】:
图 1.1 唐山及邻区断层分布图唐山大地震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唐山地区的研究不曾间断,随着的发展,台站分布越来越密集,提供了更加精确、可靠的观测资料地区的地震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断层分布关系以及地震的应力触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图3.1台站分布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凤梅;;浅谈双差班的治理[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吴波;党亚民;杨强;宋传峰;王丹萍;;双差/非差解算模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16年04期
3 何佑党;;高中“双差班”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J];教师;2017年10期
4 黎思静;;同学生一起成长[J];教育;2017年24期
5 徐学琴;;从“心理”入手科学转化我们眼中的“双差后进生”[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2年09期
6 袁英;孙怡;;幅度相位双差分空时码的性能分析[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年06期
7 李永红;潘元生;张坤;周翠英;;双差定位方法在山东地区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4期
8 崔阳;苗亚哲;辜文杰;杜伟平;魏佼琛;;非差模型与双差模型的定位精度比较[J];测绘工程;2019年02期
9 F.Waldhauser;王俊;;利用长期的地震存档资料进行近实时双差事件定位及对北加州的应用[J];世界地震译丛;2009年05期
10 王清东;王光明;朱良保;;双差定位程序反演算法剖析及改进[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多凤;;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2 孙长虹;孟小红;夏竹;李淑玲;;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应用研究[A];勘探地球物理2005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缪思钰;;地面微地震监测双差微震定位和成像分析[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1:微地震监测与反演[C];2016年
4 王清东;朱良保;陈浩朋;张攀;杨颖航;;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彝良地震序列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刘刚;;单频伪距差分模型用于编队卫星星间基线测量初步研究[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3年
6 林华苹;;后进生的形成分析及其对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张永久;胡先明;程万正;谢蓉华;;四川紫坪铺水库及邻区地震的双差法精定位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双差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建锋;归庆明;杜院录;李国重;;有偏估计在GPS快速定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向涛;郭际明;王磊;伍孟琪;;GPS/VRS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定位应用[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袁海霞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M_(2)与M_(1)、GDP“双差”进一步扩大[N];中国财经报;2016年
2 毛永照;江口县农村“双差”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N];铜仁日报;2008年
3 河南省信阳市第十三小学 乐兵;因为用心 所以有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齐轶;股票型基金成“双差”生[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南宁 方贵森;采用恒流源的双差分推挽胆机[N];电子报;2008年
6 孙保平 贾迎斌 刘程娜;平陆:“三双”办法选拔乡镇副职人选[N];运城日报;2011年
7 王秀波 李文才;打开山门建新村[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珊珊;唐山地区地震双差重定位与1976年大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分析[D];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
2 李晓光;BDS/GPS双差融合误差特性分析及建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3 徐志国;双差法重定位及其在常规地震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袁英;幅度相位双差分空时码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赵云峰;双差地震定位法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武巴特尔;地震相对定位法若干方面的应用与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王伟平;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双差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庄园旭;贵州北盘江董箐水库邻区微地震精确定位及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9 刘巧霞;双差地震定位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余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凯;面向LIHTC计划对周边物业价值影响分析的空间计量及双差分模型适用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6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7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