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震波形特征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贞;郭飚;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齐少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多尺度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04期
2 郑晔,滕古文;中国东部随县─启东地带上地幔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3 张宝华;;地球上地幔底部的一个全球性熔融层[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8年03期
4 朱介寿,张平,宋仲和,安昌强;上地幔过渡带中低速层的发现[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5 周民都;王椿镛;曾融生;;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2年03期
6 刘国栋,顾群,史书林,孙洁,石障松,刘金汉;京津唐渤和周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2期
7 郭飚,刘启元,陈九辉,赵大鹏,李顺成,赖院根;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壳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8 T.Ryberg;F.Wenzel;曹肃朝;;上地幔顶部高频波的传播[J];世界地震译丛;2000年02期
9 裴顺平,许忠淮,汪素云;上地幔顶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1期
10 刘若新;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的基本状况[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郭飚;陈九辉;刘启元;;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高分辨率多尺度层析成像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5:青藏高原及周缘的深部结构、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学过程[C];2016年
2 孙伟家;B.L.N.Kennett;;中国东部及周边地区的上地幔顶部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一)——专题1: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专题2:俯冲带结构与过程[C];2016年
3 滕吉文;魏斯禹;刘桂英;;中国东部与西部部分地区上地幔低阻层和低速层的分布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4 贾兴华;孙道远;;利用深度震相前驱波研究琉球群岛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八)——专题18:地球深内部主要圈层结构、专题19: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20: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C];2016年
5 张洪双;高锐;李秋生;;多频段P波接收函数约束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沈旭章;梅秀苹;张元生;;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及上地幔间断面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7 郑晔;滕吉文;;随县-常熟断面的上地幔结构[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赵连锋;谢小碧;魏芝;姚振兴;;青藏高原地区Sn波几何扩展和衰减成像模型[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专题7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与过程、专题8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9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C];2015年
9 宋仲和;安昌强;张丽娟;仇志荣;;中国大陆和大陆架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10 胥颐;刘福田;刘建华;;天山上地幔介质结构特征及其对壳内地震的作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行勇;阿尔金山断裂或致青藏高原东北缘再次扩张[N];中国矿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细兵;海峡两岸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吴腾飞;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动力学解释[D];武汉大学;2018年
3 孔祥艳;天山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
4 王晓冉;华南东部上地幔速度结构成像与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
5 吕苗苗;基于P波三重震相研究华南和青藏高原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吕彦;强烈构造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及各向异性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王师迪;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宝鸡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D];西北大学;2018年
8 刘善品;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隆升的时空演化[D];兰州大学;2015年
9 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10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煜媛;利用地震波形特征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6年
2 赵延娜;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南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陈敦理;青藏高原东北缘电性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峻;首都圈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5 谭皓原;华南地区地壳及上地幔三维体波速度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邵若潼;青藏高原东北缘密集台阵揭示的地壳各向异性及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9年
7 徐化超;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运动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8年
8 叶茂盛;利用GPS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断裂活动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8年
9 陈勇;青藏高原东北缘面波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8年
10 李敏娟;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密度台阵双差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8年
本文编号:2777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7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