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方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2:05
【摘要】:震源参数,是对地震震源特征的定量表述,包括震中位置(经纬度)、震源深度、发震时刻、地震震级或地震能量以及地震机制解和震源动力学参数等。准确测定地震参数在地震成因研究中至关重要。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对地面运动估计,另一方面,能更好的了解地震动力学过程,因此破裂方向研究至关重要,它是了解破裂过程的基本前提。研究破裂方向,目的是从真实破裂面与辅助面中确定出真实破裂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发震机理。研究确定真实发震面,不仅对于孕震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研究成灾机理的基础,也能为震区灾后重新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何骁慧等,2015)。近几十年来,关于震源机制解的反演,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方法,但常用的几种如下,即P波初动法、振幅比法与波形反演方法。基于P波初动法操作快速简单,但是波形数据中的相关信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对于P波初动清晰度以及台网密集度均有很高的要求,仅仅在满足台站资料充足、方位角分布较好前提下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振幅比法通过约束地震参数来减小断层参数的误差,然而台站数量、方位角分布,地壳介质等因素均会对该方法得到的结果造成影响。波形反演中体波反演对速度模型的依赖较小,因此结果较稳定,适用于强震、远震反演,但是体波在振幅比及信噪比上均较弱的缺点,使得机制解反演难度较大。地震面波信噪比高、振幅大,可以用来有效反演地震震源机制解,然而该方法对时间函数分辨率造成了影响,且面波过分依赖速度模型,因此仅仅使用体波或面波研究地震机制解有些欠缺,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波形信息来进行研究。Zhao和Helmberger在1994年提出了 CAP (Cut And Paste)方法,之后该方法又得到各种改进,随着CAP的不断发展改善,目前在地震机制解与深度信息研究中被广泛运用,基于CAP方法,能有效测定地震破裂方向性(秦刘冰等,2014),确定真实的发震断层。本文对云南姚安-大姚地区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包括区域2000年来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及震区周边断裂。使用近震CAP法研究2009年姚安Ms6. 0级地震,表明该地震表现为走滑型,2组节面参数分别是:节面1 295°/76° /-174° ;节面2 203° /84° /-14° ,结果与GCMT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震源深度为7km,与秦双龙等(2012)研究中得到的深度7. 6km接近。本文用相对质心震中方法对该次地震进行研究,表明走向295°节面为真实发震面,并对不同参考地震、主震震中定位不准确、发震时刻不准确、机制解差异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以上因素均对破裂方向的确定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计算得到的破裂长度有一定影响。对于完全单侧破裂地震,相对质心震中方法能计算得到准确的破裂长度,而对于非完全单侧破裂地震本方法得到的长度仅是质心震中与起始震中的差异,其长度小于实际破裂长度,仅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发现使用与主震机制解走向相差30°以内台站反演的误差要小于使用全部台站反演的误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33
【图文】:

烈度,圆点,芦山,重定位


断层时烈度低,衰减快,且离发震断裂距离越远烈度越低,所以烈度图一般呈近逡逑乎椭圆状,且通常来说等震线长轴方向即为发震断层走向。例如汶川地震烈度研逡逑宄得到的烈度图椭圆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如图1.2邋(李志强等,2008)。由图逡逑可得:逡逑(1)

资料,烈度,地震序列,断层走向


图1.2邋2008年汶川地震烈度图引自(李志强等,2008)逡逑李志强等(2008)随后把徐锡伟等(2008)考察得到的地表断裂资料与2008逡逑年汶川地震烈度图结合起来成图1.3。由图可见,地震断裂主要集中在汶川一北逡逑川一带,破裂至地表,断裂挤压错动形成许多断层陡坎。各断层走向均沿着烈度逡逑图长轴方向,即NE向,结合图1.1附图中汶川地震序列分布,可得汶川地震烈逡逑度图长轴方向,实地考察断层走向与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分布方向均一致,表明逡逑通过烈度图来研宄发震断层的走向与位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该方法也有很逡逑强的局限性,由于烈度考察工作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无法满足我们快速确逡逑定发震断层的需求且对于某些地区,场地效应、盆地效应等因素对该方法具有很逡逑大的影响。例如2005江西九江地震,其处在秦岭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的扩展交逡逑汇处,震区构造相当复杂,震中位于瑞昌盆地内,地震危害受当地特别的地质环逡逑境所影响

断裂图,极震区,烈度


逦@邋震中逡逑□健逡逑图1.2邋2008年汶川地震烈度图引自(李志强等,2008)逡逑李志强等(2008)随后把徐锡伟等(2008)考察得到的地表断裂资料与2008逡逑年汶川地震烈度图结合起来成图1.3。由图可见,地震断裂主要集中在汶川一北逡逑川一带,破裂至地表,断裂挤压错动形成许多断层陡坎。各断层走向均沿着烈度逡逑图长轴方向,即NE向,结合图1.1附图中汶川地震序列分布,可得汶川地震烈逡逑度图长轴方向,实地考察断层走向与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分布方向均一致,表明逡逑通过烈度图来研宄发震断层的走向与位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该方法也有很逡逑强的局限性,由于烈度考察工作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无法满足我们快速确逡逑定发震断层的需求且对于某些地区,场地效应、盆地效应等因素对该方法具有很逡逑大的影响。例如2005江西九江地震,其处在秦岭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的扩展交逡逑汇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盛泽;哈萨克斯坦巴依沙隆6.7级地震和天山乌鲁木齐地区在强震前平均机制解的变化[J];内陆地震;1994年04期

2 王泽皋,刁桂苓;1981年11月9日邢台5.8级地震的机制解[J];地震;1983年02期

3 董旭光;周翠英;;沂沭带北段及其周围地区小震平均机制解分析[J];地震学刊;1990年03期

4 刘素英,姚殿义;北京顺义地震前后的小震机制解[J];内陆地震;1992年04期

5 郭贵安,刘特培,秦乃岗,陈丽芬;新丰江水库1961~1999年小震综合机制解结果分析[J];地震学报;2004年03期

6 姚殿义;;任县5.3级地震机制解与邢台震区应力场演变特征[J];东北地震研究;1990年04期

7 程万正;张永久;阮祥;张致伟;;汶川地震前两个库区附近小震深度与机制解的变化[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8 Max Wyss;14 地震矩释放增长主要由大地震引起[J];国际地震动态;1999年07期

9 黄建平;胡彬;;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网格计算[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7期

10 布兰德;岳效竹;;英国的地震危险[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万正;张永久;阮祥;张致伟;;汶川地震前两个库区附近小震深度与机制解的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万永革;吴忠良;周公威;;小应力变化触发大地震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3 朱号锋;靳平;肖卫国;;地下爆炸源等效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反演[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4 洪时中;;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区的地震安全性[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5 盛书中;万永革;;由地震释放的地震矩叠加推导平均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沈正康;万永革;甘卫军;李铁明;徐杰;;华北强震序列中积累应力变化场演化及地震发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博研;史保平;张健;;基于三种方法估计山西盆地地震潜在危险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尹中山;;汶川“5·12”大地震的再认识和建议[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万永革;沈正康;王敏;;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Tohoku-okiMw9.0地震的破裂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程万正;钟继茂;;动态损伤与地震状态[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黄莉;双向评价机制解一线难题[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宗合;海地,后续地震或将更猛烈[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木叶 记者 赵宇清;哈工大为地震电磁场提供计算模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李学华;地球在颤抖[N];科技日报;2008年

5 田国中;奈曼困难群体帮扶机制解民忧[N];通辽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孙明军 记者 李连印 孙占稳;扶贫济困长效机制解民生难题[N];河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鑫U

本文编号:2785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85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