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模拟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343.6
【部分图文】:
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1)在1号冰川上试用模型、分析模型的适用性、率??定参数;(2)利用在1号冰川上实验成功的模型及参数,模拟乌河流域128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具体研究中以室内数据分析模拟为主,技术路线如图3-1所示。????????】号冰川物质平衡模拟??????&?????…舄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模拟……??:1号冰川物质平?1号冰川边界'?相应时段冰川迗气H乌河流域DEM资?乌河流域冰川边界!??1?衡观测资料?DEM数据?象资料?^?料?数据?|??■?-I?T?=ir ̄?I?1??!《夭山冰川我激试?抓n奴1科汰川蝴?2〇〇1-2〇1〇年大西丨j?下救?《中溪第二次冰川i??(?i?_年报》中获取2〇〇i^js,,s<沟1象站气跳水b?sRTm^中乌河親i???臟.删年漏i?绘地賴?实顺据p?(2〇〇〇年数据)?冰川边界数据!??I?乎衡观瀏资料??2\???7^;?1||1??:??!?fvir?%,?\?p?1?雛,件?I??|?^?Nl?I?[??_?I?1?ll?X?!??衡模拟结果?II?——^??|??i???I!?&适用模型及相应?!??*?.???????????参数??|?|??,L?J?,?:?乌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分布总况??图3-1本论文技术路线图??Figure?3-1.?Strategy?of?this?study??3.2研究方法??考虑到目前能够获取的乌河流域DEM数据仅限2000年的SRTM数据,为??使模拟中所用各类数据的时间尽量相对一致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平衡观测??衡观测主要有花杆/雪坑观测法、重复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法、大庆等,1992?)。另外,通过高精度RTK-GPS?(Relobal?Positioning?System)进行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测量和微段,也可以获取物质平衡信息。花杆/雪坑观测法有较长历为成熟,且能获取单点物质平衡信息。本论文所采用质平种方法获取。??质平衡观测网络布设??构成的观测网络是通过花杆/雪坑观测法获取物质平衡数乌源1号冰川为例),通常花杆需均匀分布于冰川表面。??
区间内所有点的物质平衡与该平均值相等,最后通过面积加权法计算整个冰川的??物质平衡。??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图3-3所示。??野外观测??,?计算单点物质平?,??衡值??^?|在地形图上绘制?|计算冰川上每个??G物质乎衡等值线?高度带的平均物¥??系?图?质平衡?私?? ̄===:::I7—?r?.?????利用面积加权??法计算整条冰??川的平均物质??平衡??图3-3等值线、等高线法计算流程图??Figure?3-3.?Workflows?of?“Isoline”?and?“Contour”?methods??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利华;李慧林;王林;;Application of a Degree-Day Model for Determination of Mass Balance of Urumqi Glacier No. 1, Eastern Tianshan, China[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1年04期
2 吴倩如;康世昌;高坛光;张拥军;;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度日因子特征及其应用[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3 谯程骏;何晓波;叶柏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4 李忠勤;李开明;王林;;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0年01期
5 张勇;刘时银;丁永建;;中国西部冰川度日因子的空间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6 张勇,刘时银,上官冬辉,谢昌卫,韩海东,王建;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度日因子变化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7 刘潮海,谢自楚,王纯足;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研究[J];冰川冻土;1997年01期
8 黄茂桓,周韬,井晓平,王文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号冰洞的冰川学研究[J];冰川冻土;1994年04期
9 康尔泗;天山冰川消融参数化能量平衡模型[J];地理学报;1994年05期
10 康尔泗,A.Ohmura;天山冰川作用流域能量、水量和物质平衡及径流模型[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9期
本文编号:2854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5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