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及邻区壳幔结构及深部过程约束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31;P542.5
【部分图文】:
板块的聚合/裂解,壳幔之间会发生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地幔物质通过底侵/??地幔柱形式进入地壳,导致地壳垂向增长/大陆裂解,而地壳物质则通过俯冲/拆??沉返回地幔,导致大陆会聚/伸展裂解(图1-1)。????…?……7.蘇?…??:/?4賴的屮间阳??图1-1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示意图(SteinandWysession,2003)??下扬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部,整体上为一个西南狭窄、东北宽阔,呈北东??-南西走向的楔形块体(尚彦军等,1997)。在构造上,下扬子地区地处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区域(李海滨等,2011),西侧以郯庐断裂为界与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合肥盆地相邻,南侧以江山-绍兴缝合带(江绍缝合带)为界与华夏板块相??邻,北侧以嘉山-响水断裂(嘉响断裂)为界与苏鲁造山带和华北板块相邻,东??侧与太平洋板块相邻(图1-2)。??下扬子地区的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断裂和盆地异常发育。在中生代期间,??下扬子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变形与改造
下扬子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异常丰富。长期的构造演化和多期花岗岩??浆活动,使下扬子地区成为我国有色、稀有金属矿产最集中的产地。例如,著名??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钦杭成矿带就位于下扬子地区内。是什么原因导致巨量成??矿物质在下扬子地区富集,不少学者都将目光转向了地球的深部(比如:邓晋福??和吴宗絮,2001;谢桂青等,2001,?2008a;吕庆田等,2004;张旗等,2009;??邵陆森等,2015)。因此,在下扬子及邻区开展深部结构探测与研究工作,还有??助于理解岩浆的起源和演化机制、查明成矿作用的起源和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深化对陆内造山运动与成矿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后期的找矿工作和建立陆内成??矿模式提供深部支撑,间接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黄??荣,2014)。??1.2研究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球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众所周知,??
进而引起其物性的变化,如地震波速度、泊松比、密度、磁化率等。这种??物性的变化,在没有受到明显的热-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除了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较大的改变(图1-3)。??波??7?-一?--一?_l??3?6-?r?一一?S?,??5/5?^?I??—:?___??I?I????'?地幔?I?外核?I丨々核??L?I?I??I?I??〇|???'?'?1???' ̄??,2[?^?^???密丨〇:??嗖8-??#牐蓿墸墸壱唬?崳姡?础?蓿崳?^?2?-??°?2000?i¥/S/km?4000?6000??图1-3地震波波速以及密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PREM模型,Dziewonski?et?al.,?1981?XShearer,??2009)??卜.图为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实线代表P波,虚线代表S波;下图为密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目前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基于其原理可分为重磁电震等不同方法。其中,重??磁电等方法主要基T?位场原理,数据来U地K不N深度的位场的整体体现,在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过程中受浅部信息的影响较人,因此探测深度较浅,且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地震方法基T?射线原理和波动原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UN Ya;LIU Jianxin;TANG Youcai;CHEN Jiawei;ZHOU Keping;CHEN Bo;;Structure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Block Imaged by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5期
2 毛慧慧;雷建设;滕吉文;;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南北向剖面上地幔远震P波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3 吕庆田;刘振东;董树文;严加永;张永谦;;“长江深断裂带”的构造性质:深地震反射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4 徐峣;吕庆田;张贵宾;江国明;张昌榕;单希鹏;吴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三维S波速度结构及对深部过程的约束[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5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6 邵陆森;刘振东;吕庆田;严加永;张昆;赵金花;祁光;张亚伟;;安徽贵池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来自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认识[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7 严加永;吕庆田;陈明春;邓震;祁光;张昆;刘振东;汪杰;刘彦;;基于重磁场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地质构造信息识别与提取——以铜陵矿集区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8 张昆;严加永;吕庆田;赵金花;;宁芜火山岩盆地及邻区上地壳电性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9 吕庆田;董树文;汤井田;史大年;常印佛;;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揭示成矿系统、助力深部找矿——长江中下游深部探测(SinoProbe-03)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2期
10 贾萌;王显光;李世林;陈永顺;;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区域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常利军;基于横波分裂、GPS和断裂第四纪滑动速率数据研究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软流圈动力学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2 黄荣;中下扬子板块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构造的地震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黄晖;下扬子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各向异性[D];南京大学;2013年
4 刘莎;利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研究玉树和冰岛地区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张风雪;有限频体波走时层析成像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萍萍;大别—苏鲁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和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宫龙;下扬子地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0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6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