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八区井震联合构造精细建模及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618.13;P63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质特征
1.1.1 区域构造特征
1.1.2 储层特征
1.2 开发历程
第二章 地震数据体拼接方法研究
2.1 数据管理与可视化
2.1.1 数据收集情况
2.1.2 数据整理与加载
2.1.3 成果管理与可视化
2.2 分区块地震数据体及构造解释成果的整合与校正
2.2.1 研究地震数据体拼接方法
2.2.2 地震体拼接的理论方法
2.2.3 研究区的地震体拼接
2.2.4 分区块地震解释层位整合方法
2.3 建立时间域构造模型
2.3.1 断层模型
2.3.2 构造层面模型
2.4 建立速度场
2.4.1 速度建模方法
2.4.2 建立速度模型
2.5 三维构造精细建模技术研究
2.5.1 研究思路
2.5.2 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2.5.3 地震解释成果的编辑与修正
2.5.4 研究建立油层组构造模型方法
2.5.5 研究砂岩组级别构造建模方法
第三章 深化构造认识
3.1 构造形态变化情况
3.2 断层变化情况
第四章 大位移定向井挖潜技术
4.1 井震联合精细构造模型
4.1.1 断层建模
4.1.2 框架建模
4.2 大位移定向井设计思路和原则
4.2.1 设计思路
4.2.2 设计原则
4.3 大位移定向井的优化设计
4.3.1 优化布井区域
4.3.2 优化井轨设计
4.3.3 优化射孔层位
4.3.4 优化注采系统
4.4 实施效果
4.4.1 钻井实施情况
4.4.2 投产效果
4.5 大位移定向井设计规范
4.5.1 有利布井区块的优选
4.5.2 布井区域的优选
4.5.3 优化井轨迹设计
4.5.4 井轨迹设计与断层面的安全距离
4.5.5 完善大位移定向井注采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业华,孙洪斌,李自安,林舸;三维构造面的连续性恢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5期
2 徐凤银;龙荣生;;煤矿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指标的优选途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年01期
3 曾琴琴;张恒磊;刘天佑;马昌前;吴文贤;;华南燕山、印支与加里东构造面及其对油气影响的地球物理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4期
4 朱宗沛 ,柴明理;论岩石圈内的层块构造[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5 L.W.Braile;张裕明;;美国中部大陆的地震活动和构造[J];地震地质译丛;1983年02期
6 郭晓;吴孝静;;Suffer软件在构造面变化趋势研究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1年07期
7 杨锐;李国胜;;登封大平煤矿挤压外推滑移构造及其成因探讨[J];河南地质;1988年02期
8 白永俊,夏洪宝,赵艳秋;辽宁地区的幔枝构造[J];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S1期
9 陈富勇;李翔;;淮北芦岭煤矿构造煤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6期
10 郭令智,朱文斌,马瑞士,孙岩,王锋;论构造耦合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立春;北天山乌鲁木齐转换区构造系晚第四纪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鹏亮;三江构造带新生代变形构造的时空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郝永庆;南四—八区井震联合构造精细建模及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张淑云;辽河滩海地区构造变换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黄伟;钱营孜煤矿构造发育特征及复杂程度定量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侃;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2887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87580.html